| ||||||
| ||||||
26年奋战在施工一线,潍烟高铁项目经理符长安先后获得德州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公司先进生产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经理、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他的名字又出现在公司2021—2022年度劳动模范的十位优秀员工名单中。 “野蛮”成长:九景高速、阿霍公路、商亳高速 1997年7月,符长安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项目是江西九景高速公路项目。那时项目上的生活条件差,大家吃、住、办公全都混在一起,但这也为符长安提供了能够博采众长的工作环境。 “当时项目上有很多公司高速公路施工领域的前辈,我就跟着他们,什么都学,边学、边做、边施工。”符长安的包容性强,汲取新知识速度快,在江西九景高速公路项目的四年,他将公路施工专业基础知识学得扎扎实实。 2001年5月,符长安接到转战下一个项目的通知,这位适应了江西气候的山东小伙,只穿了一件薄衬衣,就立即北上,到内蒙古阿霍公路项目,负责测量工作。 符长安回忆起那个时候,不禁笑道:“没有想到五月份的内蒙那么冷!”一下火车,大风直接扑到他脸上,要去现场测量施工,一件薄衬衣可顶不住,好在项目上有一位同是四分局的同事,从宿舍找了几件厚衣服借给他穿。 “一个人在异地他乡,有同事的帮助,我真的特别感恩。”虽然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件事始终印在符长安的心上,同时也带给了他项目管理的灵感:“现在在潍烟铁路项目,我首先就会考虑到项目关怀,一定要让员工感受到项目大家庭的温暖!” 大西北的风强劲、凛冽,但符长安依旧每天“扎”在项目现场。在带领测量队进行前期控制点的复核与布设中,他采用确定测点与线路中线相对位置关系的方法,同时进行BASIC编程,并将编程程序运用到施工放样、质量检测、以及施工前期构造物复核的实施中,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测量计算的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在内蒙阿霍公路项目经历了一年半的磨砺后,2002年11月,符长安到河南商亳高速公路项目任测量队长。性格好强的符长安在心里立下一个目标:一定要成为测量领域第一梯队的一员。 “明确目标,就立即付诸行动”,这是符长安的工作准则。在河南商亳高速项目的两年时间里,他在现场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回办公室继续研究《工程测量通用规范》,每天如此。高强度的现场实践,《规范》背得滚瓜烂熟,同时不断优化自己编制的BASIC编程程序……忙碌而充实的施工一线生活使符长安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众人拾柴火焰高,工程测量是一项集体性工作,每位测量人员的工作态度都关系到测量质量的好坏。无论是记录员、观测员、司镜员还是数据校核人员,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符长安非常注意作业组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商亳高速公路项目,有一位测量员是由修理工转行的,由于不会使用BASIC编程程序,已经打算放弃测量这条路。符长安听说这一情况后,就每天带着他到现场,手把手教他如何测量;不会使用编程程序,就教他手动测算。测量员们对这位队长十分认可,后来符长安调到河南宛坪高速公路项目,这位徒弟也跟着他一起去,继续干测量。 勇者无畏:宛平高速、武邵高速 2004年11月,符长安来到当时四分局最大的项目之一——河南宛坪高速公路项目,任工程部长。 “建安费三个亿,6座中短隧道,7座大中桥,全标段处于多丘陵地带,地形复杂,结构多变。”符长安介绍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双联拱隧道施工,压力非常大,但是我觉得很兴奋,我喜欢能够自我挑战的工作。” 经过前两个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积累,符长安自己编制的BASIC程序已经成熟,完全适用于河南宛坪高速公路项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符长安笑着说:“我觉得宛坪项目就是我测量工作的巅峰时期。” 善于创新的他,在隧道测量中,利用独立空间建立坐标系,配合免棱镜测距仪创新解决了隧洞洞顶检测的难题。 符长安不仅敢于创新,更善于总结研究。双联拱隧道施工具有埋深浅、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对每个人都是一场考验。为此,符长安一心扑在隧道施工工艺技术的学习上,白天跑现场,晚上回来就一遍遍翻阅图纸、查阅规范,汲取新的业务知识,配合总工完成各种技术方案的编写,总结编写《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在公司技术通讯发表。 通过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完成施工技术交底和现场技术指导,符长安逐渐形成管理者思维,开启了由单一性技术人员向综合管理人员的转变。 2007年7月,符长安被任命为福建武邵高速公路项目生产副经理。 福建省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是福建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公司在福建的首个BOT项目,也是试点工程。通过仔细研究项目软基工程处理工作,符长安汇集各方面意见,最终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技术措施,加大监督落实力度,从而使砂桩处理按计划提前30天完成,为路基填筑打开了局面。 除具体施工外,符长安开始着手项目外部关系管理。通过多次与业主、监理、施工队的沟通和协调,他明白到,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项目取得安全、质量、效益三丰收。 迎难而上:南水北调、松干24标 南水北调是我国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战略性水利工程,2009年4月,符长安在南水北调辉县六标项目任生产副经理,他拥有了更大平台来展示他的一线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 项目前期,符长安负责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施工任务,他注重填料的选取和碾压的方式,采取重型羊角碾压路机为主,轻型压路机配合的方式施工,苏门山石质渠段边坡开挖运用预裂爆破技术,主干渠道爆破开挖后形成五级永久边坡,最大开挖深度达42米。通过实践,石质边坡施工达到建基面轮廓线完整的效果,正确的施工方式加快了施工进度,为后续工作赢得了时间。 2015年9月,符长安来到松花江干流治理二十四标工程,任项目经理。 心在一职,其职必举。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符长安便总结出高寒地区施工经验和管理思路。 “项目经理就要冲上前去”。符长安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亲力亲为,亲自指挥,完成了“中标后三日内必须进场”的死命令,提前10天完成设备进场并到位的条件。 “刮骨聊还是表面聊”。项目一进场,就面临与相邻标段项目共用一个砂场,存在抢料、装车交叉干扰的问题,符长安多次找业主进行沟通交流,促使业主组织参建单位召开专题会,经多次大量沟通协调,分别给项目和相邻标段各15天的施工时间,解决了交叉干扰的难题,为项目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抢冬天,战雪天,保暖天”。符长安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建立施工人员保障及激励措施,与作业队签订赶工协议,昼夜抢工期,年底完成项目产值高达40%。11月底,佳木斯最低气温就已达零下十几度,低温天气导致现场无法正常开展施工,而符长安没有停歇,开始进行冬季备料工作。使项目来年有了充足的物料储备,为保证施工进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的工作目标就是,做一个‘实用派’项目经理。”符长安说。 大展身手:津石高速、雄安公路 2017年7月,高速公路施工经验丰富的符长安被派往津石高速公路项目,任项目副经理。 津石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核心区域相互联系的一条重要高速干线。公司承建的的津石项目JSLQ4标段位是全线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合同额最大的标段。面对如此复杂的项目和巨大的施工压力,符长安没有退却,说:“非常感谢领导的信任。” 多年项目一线的施工技术积累,处理错综复杂的多方关系,加上自己的总结思考,符长安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项目管理理念。 到达津石项目后,符长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项目的所涉及的路线和周边区域全部走了一遍。 “方案出于实践。”符长安坚信现场就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要用一个具体实施者的态度来管理工程项目。 符长安在津石项目负责生产、物资和合同,每天一大早,他就拉上总工、安全总监一起出发到工地现场。正是对施工现场的熟悉了解,才能及时、甚至是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实地考察中,他发现项目设计中的岛型设计方案和队伍实际施工情况有冲突,于是结合项目特点,牵头组织设计、地勘、业主和监理等单位多次进行沟通商榷,优化设计方案,极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投资成本。 虽然已是身经百战,但符长安回忆起雄安新区公路项目还是感叹:“那可真是一段艰苦岁月。” 雄安公路项目的特殊性,不仅在于要用政治眼光来解读和执行,还在于要适应新的合作模式,要跟得上“雄安速度”。 项目征地对外协调工作极为复杂,所涉及审批手续繁复,需要与政府单位深入沟通,掌握政策,了解民情。面对责任与压力,符长安没有畏惧和退缩,积极联系政府、村委会与合作方,主动出击,合理规划,赢得了三方的认可和支持,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他也在践行着“雄安速度”。2020年10月完成征地后,经验丰富的符长安当机立决:“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锁死钢材价格!”在他的指挥下,项目12月就完成了钢架结构桥全部钢材进场。到了来年的1月份,钢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符长安的果断为项目节省了300多万元。 挑战新高度:潍烟高铁 2021年4月,符长安被派往潍烟铁路二标五分部任项目经理。 潍烟铁路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公司负责的潍烟铁路二标五分部位于莱州市和招远市之间,经过4个乡镇和18个村庄,总长17.84公里,施工内容包括12座桥、1个隧道、1个车站、29个涵洞,具有线路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保以及标准化要求高,工点多、工艺工法繁复等特点。 新的市场、新的专业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带给符长安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他享受这种挑战。 1981米长的灵山隧道是项目施工内容的重中之重。灵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处地段埋深较浅,受力复杂,还有超薄岩层、穿越水塘、周围房屋多、隧道地表存在多处水库和集水井、基岩裂隙水量丰富等特殊情况,无法抢工,灵山隧道的施工进展牵扯到整个项目的工期。通过优化设计,采取歇人不歇机的方法,24小时不间断双向掘进作业,采用以浅孔爆破为主、深孔爆破为辅的爆破施工方案,经过658个昼夜,如期完成隧道贯通。 不仅对项目整体运筹帷幄,符长安对各种工作细节也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并采用“问题清单制”,坚持将每一次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台账,确保之前的问题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 回忆起刚到潍烟项目的第一年,符长安感慨道:“2021年算得上我职业生涯中最‘狼狈’的一年。”各类会议、检查频繁交叉,平均每周要迎接至少5场检查;业主一个电话,下一秒就立马出发去威海、济南等地开会、做汇报。有一次,指挥长刘建平到项目上查看施工进度,发现项目班子全都不在家,一问才知道,项目班子个个都在外地参加不同的会议和工作。 “既要当老师,又要当学生”。面对新的专业领域,为尽快适应施工的高强度与快节奏,符长安坚持带领项目团队进行自我加压和充电,每天晚上从工地回来,组织内部培训,学习各类专业知识。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符长安称自己拥有一支“豪华配置”的班子团队。班子内的陈建文和刘印建都是符长安在津石项目合作过的老朋友,张东起、李涛和油孝宽则是在国内外各大项目身经百战的优秀项目管理者。“班子团队整体素质非常高,”符长安介绍道,“在专业上他们各有所长,责任心强,能够形成工作互补。” 合作最初,在团队处于磨合期时,为使班子成员之间尽快熟悉,提高协作效率,符长安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半召开班子碰头会,进行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这一制度持续了六个月,没有一天间断,就这样快速形成了班子团队默契。 谈起和符长安的合作,在国外工作了15年的项目生产副经理张东起说:“符总工作雷厉风行,并且有独到的管理思路。” 一有时间,符长安就到项目现场找工区主任或部门管理人员聊天。通过实地情况了解,他根据实际工程进展不断优化资源,将原本的四个工区缩减为三个工区,每个工区增加一个负责人,使现场管理更加紧凑,减少沟通人员成本和沟通成本,极大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符长安充分信任项目团队成员,只教给大家工作方法,然后就会放手让其独立去干,他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的管理方法得到了验证,锻炼出一队精兵强将,项目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得到了业主的认可,有工作需要时就直接联系相关业务负责人。符长安出差在外的时间多,但很放心项目上的工作,各部门都能自发解决问题、自觉完成好所负责内容。 “唯有立足脚下,做好本职工作,才不辜负领导同事们对我的信任。”符长安说罢,又戴好安全帽,走在去往施工现场的路上。 一个又一个公司重大项目,符长安总是临危受命,服从安排。他用26年时间坚守施工一线,用青春和汗水助力每一个项目长安。 符长安(中)在潍烟项目灵山隧道施工现场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
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