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向日葵,向阳而生,它往往有着许多的寓意,热情、勇敢……在我心中,齐宁宁就像“向日葵”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生信念。 2020年9月,天津公司唐山全域治水丰润项目正在火热筹备开工资料,正值项目人手短缺时,齐宁宁如“救火”般来到了丰润项目迅速加入其中。 齐宁宁,201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他虽身材瘦弱、个子矮小,但脑子十分“灵光”,因在黑龙江嫩江干流治理八标段、长春新凯河项目积累了施工管理经验,丰润项目又多了一位优秀的“打工人”。 戮力同心“搞测量” 项目部组建之初恰逢公司纳新之际,唐山丰润项目共计分配了11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齐宁宁所在部门也被分配了6名大学生,他作为项目工程技术部主任,自然而然被委以“重任”,肩负起6名大学生的“导师”职责。 还未等小伙子们开始自我简介,齐宁宁把准备好的测量工具拿上,边走边说:“走走走,我先带你们去熟悉一下现场,去工地比在这认识得快!”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全部源自于施工一线。 全域治水项目还乡河综合治理工程,涉及了220万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开工前的原始地貌测量工作尤为关键。 他白天带着工程技术部的6人“小分队”,深入一线施工现场,以亲自“实操”的教学形式讲好“测绘课程”,晚上便和大家一起整理断面图计算工程量,并与设计图纸工程量做对比分析。 工程部的小伙子们虽在大学期间接触过CAD软件,但在实操面前他们依旧有些陌生,齐宁宁把能想到的CAD基础知识不厌其烦地“传授”给他们,这不仅有效提高了画图效率,“小分队”成员们也在他的引导下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白天夜晚的“连轴转”状态总是让初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有些不适应。 齐宁宁看出了大家的疲惫,除了施工以外,他还比较擅长灌上一碗“心灵鸡汤”。 “大家身在施工单位,作为技术人员,任何工程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尤其身处恶劣的测量环境更是对我们的考验,但这同样也能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一致的精神,当然,适当放松也有助于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咱们忙完这段时间就去大吃一顿,我请客!” 也正是因这期间他日日带着大伙儿加班到深夜,22公里长、平均60米宽的河道,齐宁宁和他的“小分队”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将数据整理完整,不仅如此,还在整理中发现因时间推移导致原始地貌发生变化,现场与设计图纸相差甚大,需要对现有设计图纸作出修改。 有了这些测量数据做支撑,与各参建方的沟通协调也更有“底气”了,经协调,各参建方对测量数据一致表示认同,并将其作为后期计量的重要依据。 人们常说,所有的付出,终将会有所回报。这一次,齐宁宁和他的“小分队”便也收获了幸福的回报。自此以后,齐宁宁和他的“小分队”之间越来越熟悉,工作氛围越来越融洽,同事们也对齐宁宁的技术水平称赞不绝。 但他总是摆手说:“这份功劳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每天一起加班换来的,我就是充当一根沟通的纽带,让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聚精会神“搞策划” 对于项目部而言,前期策划及施工组织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建设指导文件,是施工单位能以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少消耗完成项目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齐宁宁参与了编制工作,他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踏勘现场施工环境,根据以往的经验合理编写计划,提出“泥河淤泥较深且断面较宽需增加倒运次数”的施工工序,根据断面宽度和挖掘机工作半径计算出倒运次数,提前与各参建方进行沟通并达成了一致,为项目增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是立足市场的基石,也是企业竞争举足轻重的“筹码”。为引导大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策划必不可少。 “规章制度作为方针,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期。”他组织工程部人员编制项目工程技术制度、施工进度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相关人员签订质量责任书等。 齐宁宁意识到,作为央企中的一员,这份责任始终在肩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守住“质量红线”,做好质量管理这份工作,为企业贡献绵薄之力。 持之以恒“搞技术” “咱们的8座污水处理站基坑开挖深度均超过5米了,得抓紧编写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质量周报、月报、季报是不是还没报呢?”“产值周报、设计简报是不是也没做呢?” 每到季度末,工程技术部都会忙得不可开交,作为部门主任的他也开始“啰嗦”起来,他给工程部的伙计们开始分工,确保按时完成各类资料的收集、编写及上报工作。 除了这些本职工作,齐宁宁还需对接设计院,针对图纸问题及时沟通,进行修改调整。 对此,他要求自己每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图纸至少检查3遍以上,不放过任何细节,保证图纸中任何构件的尺寸、做法符合要求,对于图纸外的施工任务,及时联系设计院进行设计变更等。 身处施工一线的他更加雷厉风行。 “施工方案明确要求铺筑30厘米的临时路,你这20厘米都不到,根本达不到运输标准,立刻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整改!” “吊装桥板很危险的,为什么还有人没带安全帽,立刻戴好再进行作业。”他一次又一次告诫分包队伍负责人,一定要严守质量防线,死守安全红线。 “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才能够活起来。”齐宁宁总是借用导师教育他的话,引导着工程部的同事们,他希望自己可以掌握更多的技术,也希望大家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去接受每项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 在齐宁宁8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从不抱怨,总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那种阳光向上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就像是一朵向日葵,绽于无声,却一生向阳。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
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