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金龙:新时代“大禹”之路 |
|||||
|
|||||
在中国水利建设的壮阔版图上,总有一些人用脚步丈量江河,以匠心雕琢大地。他们用钢筋混凝土书写诗行,以实干创新镌刻丰碑,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大禹”! ——题记 翻开新中国的水利史册,从红旗渠精神到南水北调壮举,党领导人民在神州大地上铸就横跨大江大河的水利长城。在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略指引下,我国水利建设事业波澜壮阔。 期间,电建市政安徽公司聂金龙同志在八皖大地这片长江与淮河奔腾的咽喉要冲,听党指挥、创先争优,率领团队以实干为笔、以科技为墨,在诸多国家水利重点工程的施工蓝图上用赤诚和丹心勾勒出新时代电建水利人的创新史诗。 书写“赤诚丹心”,廿十多载的报国情怀 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是多少工程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走进聂金龙同志所在办公室,最醒目的是他桌子玻璃板下的各个工程照片,南水北调的碧水蜿蜒、引江济巢的泵站巍峨、长江堤防的绿意葱茏……每张照片下都标注着技术创新要点。 而锁在聂金龙抽屉里的荣誉证书却格外低调,少为人知。“全国电力建设诚信项目经理”“中国电建股份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十佳项目经理”“电建股份先进生产者”等几十余项证书暗暗闪亮。“荣誉属于集体,成绩留给山河”这句话聂金龙常挂在嘴边。 2000年,刚从学校毕业的聂金龙,带着一卷蓝图、一腔热血踏入滕州岗头港疏浚工程现场。彼时的工地尘土飞扬,年轻的他却如饥似渴地研读图纸,在泥泞中验证理论,用铅笔在施工日志上记录数据。“每寸河道都关系民生,每块堤坝都连着国家命脉,做好项目是工程人的生命”,这句写在日志扉页的话,成为他终身践行的信条。 至此,从齐鲁大地到钱塘江畔,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到引江济淮世纪工程,聂金龙的足迹跨越5个省区,参与20多项国家级重点水利项目。在各个项目上,白天他与工人一起作业,夜晚他和职工在板房里研究方案,同事们感慨道:“这个东北汉子,把项目看成自己的生命!” 正是这种“工程即生命”的赤诚,让他在南水北调SG13标段创造了“百日攻坚”奇迹——在燕赵交界的复杂地质带,他创新采用新技术,将原定工期大幅缩减,工程合格率达100%。而业主授予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秀建设者”的证书上,镌刻着他对江河的深情。 “施工、一锤接着一锤敲,技术、一仗接着一仗打”是项目职工对聂金龙同志的评价。“我们央企职工要通过创新,提高国有企业原创技术水平”带着这样的人生信条,聂金龙在神州大地各重点项目上拼搏进取、熠熠生辉。多年项目管理职业生涯中,聂金龙同志能够做到针对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优化运作模式,适应市场规律,推动各参建项目圆满竣工。 而作为企业总工程师,聂金龙同志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带领各项目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及“四新”技术应用。在聂金龙同志的组织下,企业累计授权专利35项,获得省部级工法30项、科技奖6项。在获得多项科技荣誉的同时,聂金龙始终保持着工匠的清醒:“智能建造不是炫技,而是要解决真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科技之翼,近年来,聂金龙带领安徽公司累计荣获优质工程奖20余项,其中获得黄山杯4项,并连续承办安徽省第一届、第二届水利建设技能大赛,这是区域水利行业最高规格的竞赛。而在科创赋能下,安徽公司也先后荣获安徽省质量安全信誉AAA级优秀施工企业、安徽省市政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等诸多荣誉。 破译“地质密码”,千年难题的现代应答 时间,让我们回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 公元209年,统一北方的曹操饮马长江,来到当今的合肥地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江淮丘陵起伏,如何跨越长江和淮河畅通粮草兵马成为魏军的难题。直到大军越过寿春,抵达合肥西北的将军岭时,一个亘古未有的方案在曹操心中酝酿——劈开将军岭,连通江淮。 谁知,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一件诡异的怪事,“日挖一丈,夜长八尺,周而复始,河道难成”,曹操的构想最终因将军岭的膨土而折戟沉沙。前人的难题也成为今人的挑战。 2018年,聂金龙奉命主持引江济淮J006-1标项目,而该工程所处地质多为膨胀土、崩解岩。在工程地质学领域,膨胀土被称为“会呼吸的土体”。其“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开裂”的特性,让开挖边坡如同在流沙上筑塔——日间刚完成的工程面,可能因夜间一场细雨就产生位移变形。 面对这份来自大地的考卷,聂金龙带领引江济淮J006-1标技术团队开启破译“地质密码”的征程。在工程现场搭建的临时实验室里,每组试验数据波动都牵动着整个施工链条。时任项目总工邵亮回忆:“那些日子,聂总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试验数据铺满了整面白板。” 从土料破碎的粒径控制,到水泥掺量的精确配比,聂金龙和团队依据工序展开精密实验。他们创新采用业界成熟的“换填法”,通过几百组对比试验,确定各土层最佳配比参数。后续为了找到最适合本标段的数据,从水泥进场检测,土料含水检测、翻晒破碎,到施工配合比调整,再到水泥土拌和水泥剂量检测,水泥土混合料运输、摊铺、整平、碾压、养护等各工序,聂金龙同志和技术人员进行周密计算并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得出了适合本标段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参数。 面对江淮地区特有的高黏性土质,传统破碎设备常陷入“三天检修、两天停工”的窘境。聂金龙带领技术团队蹲守破碎现场72小时,记录下设备卡顿的10余个关键节点。最终研发的“土壤破碎筛分机”“削坡机”。这些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工程利器”,迅速在施工现场展现出惊人效能。项目团队王希峰感慨:“聂总教会我们,创新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在泥浆里长出的智慧。” 最终,将军岭这里“日挖一丈,夜长八尺”千古的难题被圆满破题,而他带领团队在后续施工中攻坚克难,尽显电建铁军本色,引江济淮J006-1标项目于201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勠力“科创赋能”,数字时代的创新篇章 初夏的安徽无为,暮色中引江济淮X001-1凤凰颈泵站施工现场灯火通明,身后是拔地而起的新建泵房,眼前是正在调试的机电泵组,现场轰鸣的机械与指尖的数字系统共舞,工程宛如镶在长江之畔的明珠。 作为引江济淮八大枢纽中的最复杂也是开工最晚的工程,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如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要克服复杂狭小场地问题,又要进行泵房新建和机组设备更新。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聂金龙以“技术开路”为令旗,将施工现场化作创新工场、实干战场。 在聂金龙同志的主持下,自2022年开始这座市政集团在建流量最大的泵站工程焕发新颜。 聂金龙带领参建职工以科技创新为手段,跳出惯性、打破常规,从技术管理、设计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着手,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真抓实干、不断进取,在工程创建中彰显创奇迹。 之所以说是奇迹,那是因为在工程施工期间聂金龙同志带领团队以“绣花功夫”破解项目各个难题。面对不足狭促作业面及地下丰富承压水的复杂工况,聂金龙创新提出“复合围护+立体降水”方案,为泵站施工筑牢安全屏障。 方案既定,迅速执行。聂金龙统筹施工力量,组织旋挖钻机、打桩机等重型设备展开多工种立体作业。“聂总带领我们抢抓冬季施工黄金期,抓斗机与旋挖钻机组成桩基攻坚组,配合运输车辆实施即挖即运循环作业”施工负责人王二军如是说。就这样,昔日沉寂的长江口在机械昼夜不息的轰鸣中重获新生。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优化设计则是实现工程降本增效的关键。聂金龙以“方便施工,增加收益,减少亏损”为原则,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设计优化建议。 原设计长江侧导流方式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权衡,聂金龙建议设计增加长江侧围堰,并通过组织专项方案咨询会、专家论证会等,明确了围堰的必要性。“新增长江侧围堰不仅保障了汛期基坑施工安全,消除了基坑侧管涌风险,还解决了老站改造的出渣问题,为项目增效良多!”项目总工李路军感慨地说。 无独有偶,在项目南侧截渗墙的设计上,原方案设计1.2米钢筋混凝土截渗墙,地下破碎难度高,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聂金龙带领施工团队将其优化为0.8米钢筋混凝土截渗墙结合支护桩结构,并变更截渗墙位置。这样一方面保证安全、降低施工难度,又节约了成本。 从支护体系创新到机电安装精调,从压力水箱基础处理到新旧结构协同改造,十余项立足现场的优化方案接连落地。而在科技荣誉方面,聂金龙带领项目团队获得了多项成果,包括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部级工法1项、核心期刊论文1。 BIM应用方面也屡获大奖,在聂金龙的领导下,项目BIM工作先后荣获“BIMFILM全国优秀案例”一等奖、“最强‘智’造大师全国施工设计大赛”专业奖企业组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五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奖、2023第四届智能建造创新大奖赛“银奖”以及第四届“金标杯”BIMCIM应用二等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凤凰颈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管理实效。项目各合同工期节点均提前完成,第二个合同节点工期提前日期达136天,工程施工进度有望创造安徽省沿江大型泵站建设速度之最! 淬炼“先锋本色”,危急时刻的担当答卷 2020年7月的特大洪水中,聂金龙站在苦驴河暴涨的洪流前,身影如雕塑般坚定。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水他带领党员突击队用三天三夜筑起2公里长的生命防线。雨过天晴,当地方政府送来抗洪锦旗时,他沙哑着嗓子说:“水利人守不住堤坝,就像战士守不住阵地。” 2022年年底,是引江济淮工程J006-1标收尾阶段,也是引江济淮X001-1凤凰颈泵站项目全面开工阶段,“如何保障人员进场,顺利推进项目开工”是聂金龙思考的问题。为此,聂金龙经常在合肥和无为两地奔波,督导疫情防控和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在五天时间内和职工们一起完成长江围堰的封堵,为项目开工迎来开门红。春节期间,聂金龙同志更是以身做表率,舍弃回家团圆机会,留守施工现场全力保障施工进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聂金龙同志镇定指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键时刻,他从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 “万山磅礴看主峰,抓好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员干部首要工作、第一工作”聂金龙同志深谙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党建融入生产,我们党员要在抓管理、抓技术上当模范”聂金龙同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在凤凰颈泵站项目,他带领工程施工一线党员开展“党员微党课”活动,和项目党员技术骨干紧紧围绕施工技术难点,创新“微党课”课件编制和讲授方式,将项目“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压力水箱施工控制、智慧工地管理与应用”等内容纳入党课内容。2024年,凤凰颈泵站项目先后荣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荣誉、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党建引领保障一流示范项目”称号。 而在担任引江济淮工程J006-1标项目党支部支部书记期间,聂金龙同志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党建,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在聂金龙同志的组织下,项目党支部创新施行“党员积分管理”党建品牌,结合积分制设置针对党员的11项考核内容并做到严肃考评。 分值的背后是对党员的认可,更是对党员勇挑急难险重工作的鼓励。在“党员积分制”的助益下,引江济淮工程J006-1标项目部各项工作全线领先,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长江大保护劳动竞赛优胜单位”“水利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聂金龙用二十载春秋诠释了新时代水利人的精神内核——以科技创新重塑山河肌理,用赤子之心守护江河安澜。从膨胀土实验室的彻夜灯火,到长江泵站的挑灯夜战;从疫情逆行的坚定背影,到抗洪抢险的肺腑誓言,他在江淮大地上竖起一座精神丰碑。 当问及何为水利人的初心,他的目光落在窗外奔涌的江流:“就像这长江水,遇巨石则激荡成歌,经平原则润物无声。我们电建治水人,既要做劈山开路的浪花,也要做托起企业发展航船的深流”。真正的工程奇迹,不仅在于征服自然的伟力,更在于那群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上、将初心刻进混凝土中的建设者。聂金龙和他的电建同事们,正是这个伟大时代传承“大禹精神”最动人的注脚!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