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筑牢设备管理防线 |
|||||
|
|||||
机械设备是施工生产的关键力量,其性能和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为进一步提升项目设备管理水平、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科特迪瓦阿比让市环城高速公路项目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设备管理质效。 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夯实管理基础 项目涉及的机械设备种类、数量较多,管理难度较大,为此,项目部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由设备物资部牵头,各部门、施工队伍积极配合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物资部根据公司设备物资管理制度并结合现场设备特点,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等。这些制度细化了设备管理的责任分工、明确了管理职责、规范了操作流程,做到工作有依据、责任有归属。施工现场推行网格化的设备管理模式,将设备管理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工作面,落实专人专责。各职能岗位明确职责清单,每一位员工都清晰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担起工作重任。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强化操作人员管理,提升操作技能 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施工效率,项目部着重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 首先,严格操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操作证,并经过项目部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其次,建立操作人员的考核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操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对于操作不规范、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项目施工战线较长,机械设备在高强度、高负荷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项目修理队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各台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责任人。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要求,将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每天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班后对设备进行清理。修理队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规范,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和维修,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出现故障或长时间停用后,修理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恢复设备的性能。在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建立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以便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分析。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 项目坚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过程管控”的原则,将设备安全管理视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多种手段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保障施工安全。 设备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装置齐全有效。设备使用过程中,采取“自检+专项检查”的方式,施工队及设备操作人员每日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润滑系统等关键环节,坚持做到“每日必查、问题必改、隐患必除”。设备物资部联合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检查设备关键部位、评估设备运行状况,根据检查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或更新计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全员行动起来,确保现场各类设备“有人管、管得住、运行稳”。 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项目施工周期长,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部根据施工实际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设备采购时,根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合理配置设备的数量,选择高效、稳定、可靠、施工效率高的设备,避免设备闲置或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设备的使用计划,优化设备资源配置。例如,在路面施工时,按照沥青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铺层厚度、骨料粒径等配备两台压路机、7-9辆自卸运料车,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施工效率。同时,加强对设备的调度管理,项目调拨旧设备和新设备的比例占到近40%,设备能在不同施工区域之间合理调度使用。通过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闲置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项目聚焦设备管理工作,通过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强化人员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加强设备安全管理以及优化设备资源配置等举措,全面提升了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水平。项目将继续以“管理提升”为抓手,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模式,推动设备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设备专项检查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