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正当时】毫厘间践行青春诺言 |
|||||
|
|||||
|
在山东公司济南起步区地下空间项目施工现场,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在仔细检查刚绑扎完成的钢筋。作为90后技术骨干,四年时间,这位年轻人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用一把卷尺、一个检测仪,在毫厘之间践行着对工程质量的庄严承诺。 从新手到技术骨干的蜕变 2020年夏天,怀揣着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憧憬,曹鹏加入了中国电建。初到工地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这个年轻人没有丝毫退缩。师傅在第一天的教导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技术管理要把握三个关键工期、质量、成本,缺一不可。”这句话成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课,也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座右铭。 最初的两个月,曹鹏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白天,他跟着师傅跑现场,学习记录施工数据、核对图纸;晚上,他挑灯夜读,研究施工规范和学习合同条款。通过不懈努力,他很快掌握了土方开挖、桩基施工、挡土墙砌筑等基础施工技术,更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纸指导并检查现场施工。 曹鹏主动要求常驻施工一线,深入实践。炎热的夏季,工地气温常常高达三十多度,他顶着烈日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安全帽下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透,胳膊也被晒得脱皮,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在他看来,施工现场就是最好的课堂,这里能学到最实用、最直接的知识。有一次,他在巡查时发现挡土墙砌筑砂浆颜色偏浅,凭借所学知识怀疑配比可能不符合规范,当即要求暂停施工。工人们抱怨这样会影响进度,但他坚持原则:“差一点也是隐患,今天返工总比明天出事强。”后来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这件事不仅让他在工地上建立了威信,更让工人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对质量的执着追求。 原本性格内向的曹鹏深知,技术工作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他主动向老师傅请教与工人打交道的经验,逐渐总结出“尊重对方、直指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沟通方法。 有一次,钢筋班组未按图纸要求施工,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拿着图纸蹲在工人身边,耐心解释:“师傅您看,这里图纸要求15厘米间距,现在做到了17厘米。虽然差2厘米可能不影响结构安全,但验收时肯定通不过。咱们现在调整一下,既省了返工时间,又能保证质量。”这样推心置腹的交流,让工人们心服口服,立即进行了整改。渐渐地,大家对他的称呼从“小曹”变成了“曹工”,这不仅是称呼的改变,更是对他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认可。 用数据说话的技术实践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曹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施工现场,他总是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一理念。 检查钢筋绑扎时,他会一根一根地测量间距;验收隐蔽工程时,他坚持必须要有施工、监理、技术三方签署合格意见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甚至因为一根预埋管线位置偏差0.5厘米,他都坚决要求整改。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让他在项目部赢得了“细节控”的称号。 曹鹏善于运用数据解决施工难题。他自行设计了《现场施工统计表》,详细记录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的使用情况,并开发了简易的数据分析模型。有一次,混凝土浇筑进度出现滞后,他通过统计表分析发现是泵车调度不合理导致等待时间过长,随即调整了施工顺序,使当日浇筑量提升了12%。谈到这个方法,他谦虚地表示:“这都是‘土办法'。”但这些看似简单的统计表,却成为了项目管理的有效工具,帮助团队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许多潜在问题。 在专业技术方面,曹鹏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他常说,工程人既要脚踏实地干活,也要抬头看路学习。他的床头总是堆着《建筑施工手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专业书籍,手机里存满了各类行业讲座视频。利用业余时间,他先后考取了BIM一级证书、安全员证和水利五大员证书。 在他看来,建筑技术日新月异,规范规程更新频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现在多掌握一项技能,将来就能少说一句“我不会”。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让他在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传承质量意识的团队成长 成为工程技术部主任后,曹鹏开始注重团队的整体成长。他推行”每日一学”活动,利用午休时间组织15分钟的技术要点分享。年轻的技术员们深受他的影响,认为他不仅传授技术,更教会大家如何做人做事。 曹鹏经常对年轻技术员说:“技术管理没有捷径,唯有一个'勤'字——脚勤跑现场,脑勤想问题,嘴勤多沟通,手勤记数据。”他的工作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技术参数、问题案例和改进思路,这些宝贵的心得已经成为新员工技术入门的“教科书”。项目经理也表示:“有曹鹏在,质量这条线,我们心里特别有底。” 除了专业技能传授,曹鹏更注重培养年轻人的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他组织技术部开展“质量月”活动,通过案例分享、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年轻员工深刻理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分量。在他的带领下,技术部不仅业务能力突出,更形成了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团队。如今,他培养的5名年轻技术员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在各个项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地是最好的大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技术,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曹鹏抚摸着手中那把已经有些磨损的卷尺,目光坚定地说道。这把尺子见证了他四年来的成长,也丈量着他对工程质量不变的承诺。 这就是曹鹏的故事,一个在毫厘之间践行青春诺言的年轻工程师,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滴水穿石的坚持。他用脚步丈量工地的每一个角落,用汗水浇灌成长的每一步足迹,用专业和责任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居。 |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