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金沙江
|
|||||
|
|||||
八载春秋,初心如磐;八载耕耘,终迎花开。 奔腾的金沙江畔,乌东德水电站如巨龙横卧,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工程,这颗镶嵌在金沙江上的“水电明珠”,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承载着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使命。然而,在这项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数万移民需要安置的民生重任。 在其下游220公里的攀枝花河谷,另一场关乎希望与未来的工程同步启幕。八年风雨兼程,一群建设者以智慧为笔、汗水为墨,在干热河谷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乐章。从移民安置到土地整治,从崎岖小道到畅通路网,通过34个单项工程的推进,将国家战略与百姓期盼融入每一寸土地,让攀枝花项目在金沙江畔绽放出一朵绚丽的民生之花,成为“发展为了人民”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使命之“花” 民生福祉永记心间 2018年初春,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使金沙江水位逐渐上升,缓缓漫过沿岸68公里内的家园与田地。这片区域涵盖攀枝花市4个区县、10个乡镇和多个少数民族村寨,移民安置工作刻不容缓。 项目启动之初,面对勘测区域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的困难,项目团队毅然迎难而上。时任项目副经理代存胜回忆道:“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现成的路,项目成员就靠着双脚和砍刀,在深山密林中开辟出一条条临时勘测通道。” 在盐边县境内的原始峡谷中,项目团队背负二十多公斤的精密仪器,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每日徒步超过20公里。这样的野外作业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为后续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始终坚持以移民需求为中心,提出“三同步”理念,即安置点建设与产业配套同步规划,实现安居与乐业有机结合;住房建设与基础设施同步实施,确保生活条件全面保障;工程进度与移民培训同步推进,帮助移民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这一系列举措系统性地确保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更令人温暖的是那些融入日常的细微关怀。田埂边特意留出歇脚处,让年长者农忙时得以稍作休息;灌溉渠提前预留接口,为日后农田调整和发展预留空间;就连路旁的护坡也种上了村民喜爱的三角梅,为家园增添了一抹亮色,让民生工程充满了温度。 命卡村移民起社长感慨:“这些施工的电建职工真用心,连我们没想到的都考虑到了。” 然而,在这份用心的背后,建设之路却并非坦途。攀枝花地处干热河谷,不仅夏季持续高温超过35摄氏度,还时常面临毒蛇出没的双重考验。为应对高温酷暑,项目部科学调整作息时间,并及时为工人们发放防暑降温物品。每日午餐时分,那一碗碗清甜的绿豆汤和一块块冰凉的西瓜,成为了工人们最期待的“清凉时刻”。同时,为防范蛇患,团队编制图文并茂的应急手册、在工区周边撒布雄黄粉、领养猫咪控制鼠患,更注重实战化的安全培训。 新员工张贺家在一次测量任务中就曾险遇竹叶青,惊出一身冷汗的他猛然想起培训时教的“打草惊蛇”法,立即用木棍反复敲打前方草丛,蛇最终逡巡而去。张贺家感慨道:“这些经验都是老师傅们用实践换来的,现在成了我们新人的脱身法宝。” 2018年5月15日,项目正式开工。项目经理在开工仪式上庄严承诺:“这不仅仅是一个民生工程,更是我们对沿线各族群众的庄严承诺。”这句承诺,成为所有建设者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如今,移民们悠然行走在平坦宽阔的生产路上,清澈的水渠潺潺流入田间,成片的玉米苗在梯田里随风起伏。这片曾经荒芜的山谷,正以它充满生机的面貌,温柔诉说着建设者们八年来的匠心与深情。 攻坚之“花” 党建汇聚攻坚力量 在攀枝花项目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总有一面鲜红的党旗在高高飘扬。自项目党支部成立以来,这面旗帜便成为凝聚人心、攻坚克难的精神象征。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让红色基因在金沙江畔深深扎根。 党支部书记范竹兵是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天清晨七点,他准时出现在工地,胸前的党徽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他将“党课讲堂”搬到施工一线,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建设实践充分融合。 在金拉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党员先锋队主动亮身份、担责任,将党旗牢牢插在施工最艰险的区域。金拉路全长16.6千米,需穿越3座大山、5条深谷,最大坡度达38度,施工难度极大。党员先锋队率先承担起夜间作业的重任,在深夜有限的“天窗期”争分夺秒地施工。经过整整三个月昼伏夜出的艰苦拼搏,团队最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攀枝花日报》不仅称赞这条道路是攀枝花市施工最难的一条“致富路”,并对项目党员先锋队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项目党支部还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成立了以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的青年先锋队。面对复杂的喀斯特地貌,青年团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无人机航测技术攻关,最终使测量效率提升5倍,精度提高30%,同时还避免了人员攀登危险崖壁的风险。 每年八月,正值攀枝花芒果丰收时节,项目青年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抢收芒果。技术员党文江虽然个子小,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一个人就摘了三大筐。村民李芬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些芒果要是靠我一个人摘,得摘上好几天!” 八年来,他们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团队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党建引领下项目建设的充分肯定。 范竹兵常说:“我们要让党旗在工地上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光。”正是在这样的信念引领下,攀枝花项目不仅攻克了重重工程难关、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还为企业培养出一批敢担当、懂技术、肯奉献的青年人才,更将温暖与希望送进了千家万户。 收获之“花” 民生与市场的双丰收 八年的辛勤耕耘,让昔日的陡坡荒地化作了层层梯田。远远望去,山势起伏如画,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田园画卷。 新建公路显著提升了交通效率,为农产品外运开辟了畅通渠道;农田防护工程助力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经营铺平道路;移民安置点不仅圆满解决了住房问题,更有力促进了周边经济发展。而在所有民生改善中,最让移民群众感动的莫过于外部供水工程的完成。面对74.3公里管道铺设和513米高差跨越的艰巨挑战,建设者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当清冽的自来水终于从管道中喷涌而出时,许多移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甘泉不仅滋润了土地,更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盐边县人民政府在感谢信中特别指出,“金新路、鲊金路、红格大道等道路工程显著改善当地交通状况,三堆子、鲊石村农田防护工程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移民安置点优质完工,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项目收尾阶段,团队选派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尾工清理小组。这些同事既要懂技术,又要善于沟通,还需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项目结算收款比率已达95.8%,这是一项令人自豪的成绩。 代存胜感慨地说:“这些民生工程不仅解决移民安置问题,更成为企业最好的‘名片’。”项目凭借出色的履约能力,在攀枝花区域陆续承接7个项目,实现了从“干好一个项目”到“开拓一片市场”的跨越。 2025年4月,攀枝花分公司正式成立,这不仅是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更是企业与这座城市深度联结、共谋发展的崭新起点。 花开金沙江,果结新家园。攀枝花项目的故事,是国家战略与民生温度完美结合的生动诠释。这朵以电建为名的“幸福之花”,不仅绽放在金沙江畔的青山绿水间,更深深植根于千家万户的生活变迁中,成为国家发展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成后的金拉公路 棉花地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