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满意”活动绘就共赢新图景 |
||||
|
||||
|
自“双满意”活动的号角吹响,天津公司党委便将“以项目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一笔一划勾勒成看得见的工期进度、摸得着的成本下降、感受得到的协同效能,在机关与项目之间架起一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同共赢之桥。 筑牢红色引擎 党建与生产同频共振 “签字那一刻,既签下了责任,更扛起了使命!”在“党建聚力・双百攻坚”行动启动仪式上,机关部门与项目代表郑重签下《双百攻坚承诺书》。天津公司党委把提质增效的大目标、拆解为成本管控、流程优化等12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任务,给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划定了“责任坐标”,让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导航图”。 党委班子成员的脚步,总是频繁穿梭在项目一线。“钢筋损耗率再精细管控一下,还能再降0.5个百分点!”“这份签证资料还差两份佐证材料,咱们今天就对接补上,别耽误后续流程。”在项目座谈会上,党委班子成员边听项目汇报边快速记录,遇到问题当场召集工程、经管等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你一言我一语敲定解决方案。这种“一对一精准对接、面对面现场督导”的方式,不仅把各项目的“材料精细化管理法”“工期节点管控经验”等特色经验提炼推广,更啃下了“签证流程繁琐”“成本核算滞后”等一批实操难题,让党建这台“红色引擎”,真正为项目推进加足了马力。 在成本管控的“主战场”上,“党员提质增效先锋队”的红旗格外耀眼。党员干部在成本核算、变更索赔等“硬骨头”环节冲在最前面,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带着大家一起“抠细节”,从办公用品按需申领杜绝浪费,到公务接待精简标准,精准揪出隐形支出漏洞,让“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激活内生动力 思想破冰引航行动突围 “帮扶不是‘派任务’,而是‘解难题’!”在机关党支部“大讨论”现场,这句话成为共识。此前,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围绕“站位高、反应快、作风硬、能力强、服务优”主题讲授专题党课,结合党的建设重要思想解读活动意义,打破了“重指令、轻服务”的思维定式,让“以项目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压实让服务更有力度。天津公司明确机关部门负责人为“帮扶第一责任人”、项目负责人为“创效第一责任人”,将帮扶成效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年底将评选“最佳服务部门”。“机关同事在工作对接中展现出很强的专业性,提前预测我们潜在的工作难点,不仅响应及时,还会全程跟进,确保问题解决到底。”天津港保税区项目工程部小刘道出了基层的真切感受。 机关与项目的“结对共建”,更让协作效能倍增。在天津港保税区项目的成本分析会上,经济管理部的党员们带着专业报表,和项目党员围坐在一张会议桌前,对着工程量清单“算细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提质增效方案。这种“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模式,彻底打破了机关与项目之间的“沟通壁垒”,让机关的专业优势和项目的现场经验深度融合,实现了“机关服务提质、项目创效增收”的双向赋能。 聚焦实效导向 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 “项目混凝土用量超出目标成本,经核查是施工环节损耗超标,需立即优化浇筑工艺并加强现场管控。”在天津公司月度成本分析会上,经济管理部专员针对项目成本异常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天津公司建立的“成本分析动态管理机制”,如同效益“防火墙”,通过定期梳理清单、精准定位风险、跟踪整改落实,已为多个项目规避风险。 二次经营中的“效益金矿”,也在机关部门的精准指导下被不断深挖。经济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定期下沉一线,手把手指导项目梳理变更签证、优化施工方案。“以前不知道哪些环节能创效,现在跟着机关专业人员学,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绥化项目技术员拿着优化后的施工图纸,兴奋地分享着收获。 尾工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同样迎来破解之道。人力资源部深入多个尾工项目摸排,摸清了“人员闲置、进度拖沓”的症结,出台《前期及尾工项目管理办法》,让人力“活”起来;工程管理部则建立考核机制,把结算进度、资金回收等指标纳入考核,明确“提前完成有奖励,逾期未完成要追责”,让“沉睡”的尾工项目重新焕发活力。 “大监督”机制的构建,更为项目履约保驾护航。由党委牵头,联合巡察、审计、工程等多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项目开展“全维度体检”,既发掘推广“材料集中采购节省成本”等优秀经验,也毫不留情地指出“流程不规范”“管控有漏洞”等问题,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并跟踪整改到位,推动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夯实核心支撑 机关转型赋能长远发展 “以前在办公室想方案,总觉得自己考虑得挺周全,直到驻场帮扶才发现,很多问题只有到现场才能看清。现在制定方案前先问项目需求,服务精准度比以前高多了!”刚从项目驻场回来的机关人员说起自己的变化颇有感触。“双满意”活动不仅让项目受益,更成了机关自我革新、转型提升的“催化剂”。 为解决以往“制度零散、执行不畅”的难题,天津公司系统梳理现有管理制度,出台多项制度,形成覆盖服务、管理、考核的制度体系,让机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全面推行“驻场帮扶+现场办公”模式,让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对接”,机关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能力提升工程的同步推进,为机关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公司先后组织机关人员参加“工程分包2025年培训”“AI智能办公实战”等专题培训,选派年轻干部赴项目一线轮岗锻炼,让他们在现场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现在看施工图纸更懂现场需求,制定方案更接地气了。”轮岗归来的机关人员,分享着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天津公司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进一步完善机关服务项目机制,推动机关服务从“1对1结对帮扶”向“系统化、专业化赋能”升级,让党建引领的旗帜,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始终高高飘扬,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
|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