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建设背后的安全守护
|
|||||
|
|||||
在扎鲁特旗的广袤土地上,天津公司扎鲁特旗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走进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不绝于耳,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而在这繁忙的背后,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正悄然运转,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压实责任链条,织密安全“防护网”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向工地,扎鲁特旗项目管理部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一场关于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会议正在进行,参会人员围绕着如何进一步强化责任链条各抒己见。 责任体系的构建,始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三管三必须”原则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实实在在打破部门壁垒的“利器”,让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应尽的职责。“责任清单+承诺书”的双轨模式更是将责任细化到了每一个环节,从项目管理层到一线作业人员,自上而下分解的安全目标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所有人的责任紧紧串联。当一线工人郑重地在责任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便已刻入心中。岗位责任矩阵的建立,加上安全指标与全员绩效考核的挂钩,让“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不再是一句空话。 依托班组日查、工区周查、专项月查,以及领导班子每月带队综合检查的机制,隐患排查实现作业面、施工环节、岗位人员全覆盖。 科技赋能排查,提升监管效能 项目引入了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建筑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一系列科技手段,让项目的安全监管如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尤其是在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机械设备等重点领域,动态监测系统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情况,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当前,项目各工区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高空作业的工人如同“蜘蛛侠”在楼宇间穿梭,重型机械在场地内往来穿梭,不同工种的交叉施工更是密集频繁,安全风险系数陡然升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项目在塔吊、脚手架、材料堆放区、出入口等关键部位及危险区域,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了作业面、通道、设备存放点等区域的无死角覆盖。这些“电子眼”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着,将实时画面传输到管理人员的手机或电脑终端,让他们即便不在现场,也能随时掌握施工动态,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 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张贴着的“码上吹哨”二维码。这是项目依托中国电建事故隐患报告平台和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建筑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推出的创新举措。“师傅,您看这里的防护栏好像有点松动,用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就能上报了。”项目安全专员正在向一线工人讲解隐患上报的方法。如今,在项目上,“人人都是安全员”已成为一种常态。一线员工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将隐患信息及时上报。信息录入后,系统会立即推送至对应的责任人,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进入作业区,请佩戴好安全帽!”当工人走进施工现场的红外感应范围时,智能语音播报系统立即发出了清晰的警示。在项目的出入口、钢筋场等关键区域,都布设了这样的红外热释电感应装置。这种“无死角”的智能提醒,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安全员,时刻守护着施工人员的安全,有效弥补了人工监管的疏漏,让劳保用品的规范使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靶向攻坚” “各单位注意,今天我们要联合属地应急、住建部门对项目的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对于扎鲁特旗项目管理部来说,联合多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早已是常态。建筑施工、消防、防汛等关键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高处作业现场,几位戴着安全帽的“专家”正在仔细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情况。这是项目针对高处作业、脚手架、起重机械等高风险点位实施“专家会诊”,凭借专业知识为项目的高风险点位“把脉问诊”,提出精准的整改建议,督促安全措施的落实。 “今天的班前会,我们来学习一下昨天邻省发生的一起高处坠落事故案例。”每天清晨,项目各班组的班前会上,这样的安全案例学习已成惯例。除了每日的班前会,项目还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案例课,每月开展一次班组安全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聚焦各阶段的施工特点以及对标被检单位发现的问题,引导员工举一反三,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 在项目的施工生产区和生活区,安全员正拿着检查工具进行细致的巡查。为了做好防火及用电安全管理,项目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全力堵塞消防管理漏洞。同时,项目明确了各区域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各施工队积极响应、密切配合,定期组织检查,及时消除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让安全的种子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强化教育警示,筑牢思想防线 “大家看,这起事故就是因为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才发生的。”在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室里,安全讲师正通过播放事故案例视频,向工人们讲解着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 借助“安全生产月”“警示教育周”等活动,项目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和作业类型,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专项安全培训。在进行高处作业前,会专门讲解高处作业的风险点、防护措施以及操作规程;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则会详细培训设备的性能、操作要点和维护保养知识。 在工地的宣传栏前,几位工人正围着看最新张贴的安全漫画,不时传来阵阵讨论声。项目还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工地上弥漫。 “这本手册里面的安全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项目管理部组织编写的《建筑工人施工现场安全指导手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科普书册,就像一本本安全“宝典”,传播着安全法规与技能,记录着项目团队的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及安全大事记,让安全文化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项目管理部负责人表示:“隐患就是事故,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我们将持续以‘利剑’之势斩断风险链条,确保项目建设平稳有序推进。” 未来,项目将继续用坚实的安全管理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奔波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都能带着平安踏上归途,让承载着期望的工程都能圆满落成、交付使用。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