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图鉴 |
||||
|
||||
又到一年入职季。当你们脱下学士服,换上安全帽,从校园走向项目,从课本走向实践,你们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这不仅是环境的转变,更是角色与责任的重大跨越。 在这个全新的天地里,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回挫折都是积累经验的砖石。你们或许会在面对复杂项目时感到迷茫,或许会在与不同部门沟通协作时遭遇困难,但请相信,这些暂时的困境都是成长路上的必经风景。作为过来人,我们想告诉你们: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无数种成长的可能! 技术大拿的成长启示 德州东部地下管廊项目的“技术大拿”陈亚辉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十年前他作为见习技术员参与南水北调南阳一标项目,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陈亚辉那会儿天天泡在现场,口袋里永远装着规范手册,遇到问题就随时查阅。白天,他跟着导师跑现场,仔细观察每一个施工环节,晚上,就在宿舍复盘当天的工作,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记录下来。如今,他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技术大拿”,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他提醒新人要珍惜前三年黄金期,施工方案不是电脑里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需要你用脚步丈量过每一寸土地后才能写出来的经验总结。加油吧,少年! 工程科技部的“铁娘子”褚晓香说起她验收过的隐蔽工程时眼睛发亮:“当年检查第一个工地时,就严格要求自己,遇到不合格工序问题,必须让他们返工。”经过她的验证在项目评优时,那段工程成了样板。她送给新人三件法宝:一把永不生锈的卷尺,用来丈量工程的精度;一本写满笔记的规范,用来守护质量的底线;一颗永不满足的心,用来追求极致的匠心。 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担当 野马川项目安全总监邱博说道:“最难忘的是在一次防汛应急演练中,新来的小伙子救生衣穿反了都不知道。现在这个员工已经能给新进场的工人做安全技术交底了。”看着小伙子的日臻成熟,我心里满是欣慰。“在这个项目里,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每一个新人刚进来的时候,都带着青涩和懵懂,对安全工作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安全工作是项目的重中之重,来到项目后我们会组织专业的安全知识讲座,让他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安全工作有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邱博在安全例会中强调。 综合管理的服务之道 北京大兴项目综合办公室的“大管家”郭春江说:“记得我刚接手这份工作时,以为项目管理就是做做表格、发发通知。但真正深入其中才发现,这背后是一个极其繁琐且需要高度细致的工作链条。每一张表格都直接关系到项目资源的精准调配,容不得半点疏忽。施工部门有严格的制度流程,安全部门有硬性的规范要求,我的核心任务就是服务好各个部门,做好服务与协调的‘连接’,不仅要确保每个声部准确发声,更要通过及时、到位的服务支持,保障每位‘乐手’都能心无旁骛、充满干劲地投入演奏,最终让整个项目团队和谐统一地奏响成功的乐章。” 财务工作的“成长密码” 工作六年的财务工作者陈畅,已是河南区域总会计师。刚入职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财务报表和复杂的财务系统,简直一头雾水。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仿佛是一个个“密码”,他根本无从破解。为了弄懂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的含义,他白天跟着前辈们跑流程、学操作,晚上还捧着专业书籍苦读到深夜。他说:“财务领域不断在发展变化,我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继续提升自己,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人力资源部主任肖老师还记得几年前帮新大学生调整岗位的事,她回忆着说道:“有个孩子学水利的,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评估,决定将他安排在物资管理岗位上进行培养。”这个决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他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的综合考量。在物资管理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项目经理主动向我们反馈了这位员工的突出表现情况,在新的岗位上,他如鱼得水,很快展现出了出色的协调和管理能力。肖老师建议:其实很多新员工刚入职时,都像这个学水利的大学生一样,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感到迷茫。公司岗位众多,专业跨度也大,一时难以找到完全匹配自己所学和兴趣的岗位很正常。公司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体验和职业指导,为他们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也让新员工在每一次尝试中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在市政集团这个大舞台上,我们见过太多年轻人从手足无措到独当一面的蜕变。有人通过BIM技术优化了传统施工工艺,有人用无人机巡查开创了项目管理新模式,还有人把工地见闻写成诗歌在网站上发表。这就是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的魅力——它既是钢筋水泥的战场,也是梦想起飞的跑道。 亲爱的“萌新”们,当你们第一次站在施工现场时,当你们亲手签下第一份验收单,当你们看着图纸上的线条变成大地上的风景,就会懂得:所谓成长,就是把书本上的公式,写成大地上诗行。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