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线员工】扎根黑土地 农田树标杆 |
|||||
|
|||||
在中国东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小城——黑河。它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中俄之窗”的美誉。黑河地域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孕育着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以坚定的信念扎根于黑土地。岁月流转,他以责任为笔,用担当作墨,默默书写着那份从未改变的初心。他就是黑河区域工程项目部的负责人——胡世奇。 胡世奇来黑河之前,在广东中开高速公路项目担任总工一职。接到前往黑河的通知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从南国奔赴北疆,跨越4000公里,只身来到黑河。那是2023年7月,7月的黑河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个天然的大氧吧,相比酷热的广东,这里凉爽许多。但胡世奇无暇欣赏美景,抵达后便立刻投入到项目前期的筹划工作中。 “这个项目是咱们公司在黑河的第一个项目,一定要高质量完成,绝不能砸了公司的招牌!”这句话常常挂在他嘴边。他所说的项目,是黑河市爱辉区农村公路工程。该项目施工地点远离市区,位置偏僻,全长49.6公里,分布在四个村庄,管理难度极大,材料运输也极为不便,前期组织工作繁琐复杂。胡世奇早出晚归,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使得项目很快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黑河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不知不觉间,树上的叶子变黄飘落,在风中翩翩起舞。9月底,入冬的第一场雪悄然降临,黑河正式进入冬季。寒冷,是黑河冬季的主要气候特征,这让从广东过来的胡世奇有些猝不及防。“施工现场有些工作必须停止,否则会出现质量问题。”望着白雪皑皑的大地,胡世奇坚定地说道。作为总工出身的他对于“质量”二字格外敏感。于是,他果断叫停部分施工,同时安排道:“既然其他工作干不了,那就着手备料,把路基填筑材料和混凝土骨料全部备到现场,为来年施工做好充分准备。”事实证明,2024年公路项目能够如期完工且没有出现质量缺陷,当初的这个决策至关重要。 时间来到2024年2月,春节刚过,胡世奇便返回黑河。因为黑河区域新增了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需要他带领团队去实施。这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1个乡4个自然村,覆盖耕地面积3万余亩,规划了31条田间道路,总计47.6公里,排水构筑物多达221座。施工地点分散,除去春耕和秋收两个农忙季节,全年有效施工期很短,情况比农村公路项目更为复杂。但胡世奇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尽心尽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然而,一套班子同时管理两个项目,这让胡世奇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针对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特点,胡世奇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将两个重要节点目标作为施工重点:一是在4月中旬春耕前完成20条生产路的回填;二是在9月底秋收前完成所有混凝土结构物的浇筑及机耕路的施工。“绝不能影响农民春耕和秋收,入冬前主体工程必须完成,尤其是结构物的施工,否则冬季浇筑混凝土成本高,工程质量也难以保证。”在动员会上,胡世奇着重强调。由于目标明确、组织合理,这两个节点目标均按期实现,为黑河市其他标段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树立了标杆,赢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对公司承建的该项目进行了特别报道。 与此同时,农村公路项目也迎来施工高峰。但施工现场一直存在一个难题:农村公路属于旧路改造项目,道路两侧是原始森林和农田耕地,属于“独眼”路。在道路结构层施工时,无法并行施工,必须等全部水稳层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摊铺工作,按照这样的施工方式,在有限的施工期内根本无法完成任务。面对这一困境,胡世奇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措施。他对每道工序都进行了严密的计划安排,深入现场勘察,走访村民,联系地方林场人员。经过几天的不懈探寻,终于发现一条早前废弃的林场防火通道,这条通道能绕过水稳层施工点直达路面。这一发现让胡世奇如获至宝,仿佛在绝境中找到了生机。通过对这条废弃道路进行整修,成功打通了一条前后施工互不干扰的通道,施工效率大幅提高,最终在入冬前顺利完成所有路面的浇筑工作。 从温婉秀丽的南国,到雄浑壮阔的北疆,胡世奇心中那团信念之火从未熄灭,他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2025年的曙光初照大地,胡世奇便带领着项目团队,再次投身于黑河这片充满希望与奇迹的黑土地,开启新一年的拼搏与奋进。 胡世奇(中)和同事在项目部合影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