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数千居民喜提“一站式”新家园 |
|||||
|
|||||
金秋时节,山东公司淮北邻里中心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淮北园区数千名居民即将喜提“一站式”新家园。历经400余天精心建设,项目团队秉持“质量为本、匠心筑造”的理念,克服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等挑战,通过科学管理与精益施工,建成这座集居住、商业与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活社区,为广大职工打造了一个便捷、舒适、温馨的新家园。 智慧建造提效能 自开工建设以来,淮北邻里中心项目便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交付”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产城融合的标杆工程。项目涵盖20栋宿舍楼、2栋公共管理用房、2栋配电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可提供2732套宿舍,未来将为数千名企业职工营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严格依据既定设计图纸和规范,协同监理与建设单位,将责任明确到人,全力推动工程高质量实施。从施工组织、材料选型到流程管控,每个环节均严格对标行业标准,确保施工质量与设计意图高度吻合。 在科技创新方面,BIM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最亮眼的特色。项目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三维数字模型,打破设计与施工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常见的图纸冲突、管线碰撞等问题。借助模型的动态模拟功能,团队能够提前预判施工难点并制定优化方案,大幅减少返工成本、显著提升施工效率。项目部还依托基于BIM的进度管理系统,让施工过程实现“可视化、可追溯、可量化”,同时引入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先进数字化手段,让现场管理更直观、资源调配更科学。在地下结构施工中,项目用BIM模拟优化筏板与侧墙复杂节点方案,保障浇筑精准。在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施工中,项目借助BIM模拟优化施工顺序与精度,提升了防水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绿色施工筑和谐 作为淮北市绿色发展重点工程,“绿色施工”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项目严格落实废弃物分类回收制度,针对钢筋头、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积极推动再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施工现场精心设置降尘喷淋系统、封闭运输通道与噪声屏障,从源头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大规模应用节能建材,其中4.5毫米厚的金刚甲高分子防水卷材,既具备优异的环保性能,又拥有超强耐久性,为地下工程防水提供了可靠保障。为确保环保与质量双达标,项目推行“绿色样板引路”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先制作样板进行试验,待指标达标后再大面积推广。在装饰装修阶段,项目进一步创新推行“实体样板+全景样板间”制度,施工前先行搭建实体样板与全景展示空间,经业主与设计方共同确认后再启动大面积施工,这一做法不仅减少了材料浪费和返工概率,更让最终效果与设计预期高度契合。 “安全无小事”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准则。项目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将文明施工、现场管理、风险防控和环境保护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套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安全氛围营造方面,施工入口规范设置企业标识与安全公益广告;在人员与车辆管理方面,实行劳务实名制门禁系统,人车分流标识清晰明确;为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项目科学规划现场布局,休息区与茶水亭设施齐全、整洁有序;在扬尘防治方面,严格落实洒水降尘、裸土覆盖等环保措施。 针对施工中的高风险环节,项目制定专项管控措施。面对高空作业、登高架设等危险工序,严格按规范设置防护设施;临时用电统一规划布局,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巡检;大型设备安排专人每日巡检维护,地下防水、吊装作业等关键环节均实施旁站监督。通过“预控-操作-检查-复盘”的闭环管理机制,项目成为区域内安全文明施工的示范工程。 精益管理塑精品 淮北邻里中心项目体量大、技术复杂,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与管理难题。为攻克这些难关,项目部专门成立QC小组,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防水节点处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攻关。以地下防水施工为例,项目创新采用“样板先行、逐段推进、全程监测”的施工方法,并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经过反复试验与优化,最终实现地下结构零渗漏的目标。 在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道路上,项目成果丰硕:已成功申请《一种基坑填方夯实装置》《一种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等发明专利,同时获得多项涵盖防水、节能等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项目还先后荣获“安徽省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和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QC成果奖等荣誉,其中《提高外墙真石漆一次验收合格率》等成果,为行业质量管控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竣工验收的完成,淮北邻里中心项目迈入运营阶段。未来,项目将持续完善配套设施与服务保障,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切实满足园区职工居住、生活及公共服务需求,助力实现“诗意栖居”的城市理想。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