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建铸杯,长河作证 |
||||
|
||||
|
日前,安徽公司承建的引江济淮J006-1项目历经资格审查、现场复查、综合评审等重重环节,最终通过公示,荣获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黄山杯!从正式开工建设,到全面完工,再到如今获得这一荣誉,引江济淮J006-1项目背后的故事很长很长…… 千年夙愿,今朝梦圆 江淮分水岭,一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这里,曾见证三国曹操“劈岭通淮”的未竟之志,也深藏着江淮儿女对于“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的千年期盼。水脉即命脉,打通长江与淮河,构建现代化水网,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 在这场水利建设中,市政集团安徽公司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J006-1标项目部,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其中关键标段的施工。 近日,“6-1项目获评‘黄山杯’”的消息在公司职工的朋友圈刷屏了!J006-1标项目凭借其卓越的建设品质、精湛的施工技艺和显著的综合效益,成功问鼎安徽省建设工程最高质量奖——“黄山杯”。这不仅是对项目本身过硬质量的最高褒奖,更是对公司铁军精神、工匠情怀的生动诠释。 潮头亮剑,铁军集结战蜀山 故事还要从头开始讲起。 拨动时光的指针,将我们带回到2018年8月,那时项目开始正式动工。J006-1标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总长5.002公里,开挖深度达15至22米,是全线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技术要求最高的标段之一。这里普遍分布的弱膨胀土,给项目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其“遇水膨胀、失水开裂”的特性,曾是历史上曹操折戟沉沙的“魔咒”,也成为横亘在电建人面前的首道难关。 “头号工程,必须首位担当!”在项目进场动员会上,安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话语掷地有声。公司迅速组织力量,组建了过硬的项目管理团队。“6-1项目是挑战,更是机遇。古人解不开的难题,我们电建人大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有效解决施工难题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适时为项目职工鼓舞士气。一时间,项目建设团队人人擦拳磨掌,跃跃欲试,展现出“敢立潮头唱大风”的铁军气魄。 面对项目施工最大的“拦路虎”——膨胀土难题,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配备高标准工地实验室。从土料检测、含水率控制,到水泥掺量、拌合工艺,再到碾压遍数、养护标准,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试验与测算。最终,创新采用4%水泥改性土换填技术方案,同时优化施工生产设备,配备4台碎土机,在河渠沿线布设2座水泥改性土拌合站,采用“光面碾+凸块碾”组合碾压方式,让改性土层面结合更紧密、外观更平整,同时,项目部与设备厂家一道,共同合作开发了新型土壤破碎机,联合设备厂家开展了多功能渠道边坡基层整平机械的研发……最终经过项目部上下的不懈努力,一举攻克了地质难题。换填技术获得引江济淮工程“十大质量亮点”第一名,为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石。正是项目部上下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为后来摘取“全国工人先锋号”这项荣誉凝聚了必需的心气儿! 智造匠心,数字赋能铸精品 在J006-1项目的施工现场上,传统的水利施工被赋予了浓郁的“科技范儿”。该项目作为集团“信息化示范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管控能力。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项目部先后部署了PowerPMS系统、无人机技术应用、BIM技术、全线视频监控系统、专家支持系统、二维码应用、智慧工地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赋能项目“智造”。 项目深度融合BIM技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直观、动态的三维模型。项目负责人聂金龙介绍:“通过BIM,我们可以在动工前就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演练,优化方案,预判风险,让施工像‘透视’一样精准。尤其是在项目驻地施工时通过BIM技术的加持,项目部极大地提高了项目驻地设施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同时缩短了设计、施工时间,后被业主单位作为标杆组织了30余家参建单位到场参观学习。” “智慧工地”系统的全面部署,将现场管理的数字化再次实现大幅跃升。施工现场监测点实时传回数据,安全、质量、进度尽在掌握。二维码上岗证实现了人员信息的精准管理,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这些信息化手段为“防疫复工两不误”提供了硬核支撑。 匠心体现在每一处细节。混凝土护坡施工中,引进专用开槽机、削坡机、衬砌机,实现坡面精修和机械化衬砌,确保护坡平整、线型流畅;柔性生态水土保护毯的应用,既经济环保,又实现了工程与生态的和谐统一。截至目前,项目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天津市建设系统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两项,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4大项7子项,用科技创新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党旗飘扬,积分激活动力源 “黄山杯”的背后不仅有技术和匠心的加持,更有一股“红色力量”作为源头活水持续激励着项目部上下的“铸杯”进程。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J006-1项目,这不仅是口号,更是生动的实践。项目党支部创新施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的政治学习、岗位业绩、攻坚克难、服务群众等表现量化为具体分数,每月评审、每季公示,结果与评优评先、晋升任用直接挂钩。 这套“小积分”管理模式,激发了党员队伍的“大活力”。在技术攻坚一线,党员带头成立QC小组,对水泥改性土破碎设备进行改良,成功缩短工期并获得国家专利;在新冠疫情突袭和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面前,党支部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在“防洪水保进度”的誓言下忠诚践诺,昼夜奋战,确保了多项关键施工生产节点的圆满完成,铸就了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党支部不仅是战斗堡垒,更是温暖家园。标准化建设的项目营地,黑瓦白墙,设施齐全,充满人文关怀;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江淮杯”劳动竞赛,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正是这种将党建深度融入项目肌理的做法,为工程优质高效履约注入了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保障,项目党支部也因此荣获“中施企协工程建设企业党建优秀案例”等多项殊荣。 徽韵印记,标准引领树标杆 走进J006-1标项目营地,徽派建筑风格的楼群典雅大方,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员工温馨的家园,更是公司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缩影。营地科学划分为办公、生活、休闲、绿化等功能区,制度流程统一上墙,文化标语随处可见,营造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熏陶”的氛围。 这种标准化理念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场检测到每一道工序验收,从安全文明施工到环保措施,都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和流程。项目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重要隐蔽工程优良率达92.6%,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全国工人先锋号”“水利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先进单位”、“AAA级环保施工示范工地”“2018年度省引江济淮工程施工单位综合考核第一名”……走进项目会议室,满墙的奖状无声地言说着这段追求卓越的历程。 天河情长,黄山之巅再启航 2022年12月30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试通水通航成功。清澈的长江水,沿着J006-1标开挖的河道奔腾北上,千年夙愿,终成现实。截至今日,该段河道已累计通行船舶5000余艘,运输货物超千万吨,其供水、航运、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黄山杯”,不仅是一座沉甸甸的奖杯,更是一份殷殷的嘱托。它镌刻着这群“电建匠人”面壁四年、精益求精的执着,彰显了电建铁军敢于亮剑、能打硬仗的担当,也印证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九万里风鹏正举,敢立潮头唱大风。站在“黄山杯”这座新的质量高地上,安徽公司将继续秉持“绘千里巨龙,圆梦长淮两岸”的初心,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将J006-1标的成功经验和工匠精神,熔铸于未来的每一项工程,继续挥毫泼墨,将党旗飘扬在项目生产一线,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愿景持续奋斗! 江淮大地的碧波之上,“千里水龙”正奔腾向前。电建铁军的奋斗之路,亦将永不止步! |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