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烤” 验:工程速度与质量的答卷 |
||||
|
||||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关键节点,取水口门项目山南及新桥水厂分水口门工程自开工以来就承载着千万江淮儿女的期盼。入夏后,持续40℃以上的高温天气给施工带来“烤”验,但项目工地上,起重机的轰鸣声、钢筋切割的火花、工人的号子声交织成热血沸腾的攻坚交响曲。项目部以“提前半月封顶”的军令状为号角,正掀起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高温对抗的攻坚战。 在热浪中开辟施工路径 清晨五点半,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工程技术部负责人已带着技术员们穿梭在钢筋架之间。 “趁着早上凉快,先把泵站厂房的钢模板定位做好,正午太阳毒的时候就转去做内业。”他额头的汗珠滴在图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这种“朝五晚九”的错峰施工模式,是项目部应对高温的“法宝”。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面,工人李师傅正戴着遮阳帽绑扎钢筋,他的袖口被汗水浸得发皱。 “项目部对项目保障工作考虑周全,不仅为大家配备清凉物资,且始终确保清凉物资的持续供应,随时可供取用。”他抹了把脸笑道,“昨天浇筑泵房底板,现场摆了六台大风扇,安全员还时不时来测体温,比在家里干活还贴心。” 傍晚七点,夕阳给厂房骨架镀上金边,工人们又迎来施工高峰。副厂房的作业现场,筏板基础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浇筑;钢筋加工区里,折弯机正将钢材弯成设计弧度;脚手架上,工人师傅们系着安全带进行模板加固。 “现在每天能多抢出3个有效工时,这都是错峰施工的功劳。”施工队长周队长拿着对讲机调度作业,安全帽下的脸上印着晒黑的口罩痕。 让安全与质量成为进度的基石 “大家看这个视频,有个项目因为脚手架扣件松动,造成了高空坠落事故……”每周一的安全晨会,项目安全总监总会用各种案例敲响警钟。 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厚厚的《安全日志》,详细记录着定期排查的隐患:“7月8日,基坑四周的临边防护离基坑边缘的距离过近且缺少警示标志,已调整临边护栏距离,增加警示标识;7月18日,发现山南取水口现场主厂房脚手架网片存在破损,当日已整改完毕。” 高温天气下,项目部把“防中暑”作为安全重点。在施工现场的茶水亭,防暑物资柜永远是满的: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矿泉水整齐排列,旁边的保温桶里,绿豆汤每隔两小时就会更换一次。 “昨天有个小伙子有点头晕,我们立刻把他扶到休息室,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半小时就缓过来了。”现场负责人说。 在质量管控领域,“严格苛刻” 是工人们对质检员的一致评价,而朱瑾博正是这一评价的生动体现。 “钢筋间距差 1 公分都不行,钢筋套丝露出 2 丝也绝不允许。” 此刻,他正手持游标卡尺仔细测量型钢厚度,工作记录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详尽清晰的数据。 原材料进场时,他会逐个核查钢筋的质保书,同时严格执行抽样送检流程;混凝土浇筑前,每车都必须完成坍落度试验;模板安装完毕后,他会钻进狭窄的梁柱空间,逐一检查尺寸是否达标。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环节,朱瑾博提出的 “三不开仓原则” 更是成为坚守质量的铁律:人员未交底不开仓,设备不到位不开仓,作业人员未到岗不开仓。这一原则不仅得到监理和业主的一致认可,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 混凝土浇筑时,仓面上总有一个身影手持杆子不断触探,时刻监测混凝土是否进入初凝状态。 夜晚的项目部会议室里,灯火通明。管理人员正在召开当日碰头会,投影仪上显示着进度横道图:主厂房钢结构安装完成50%,副房主体完成 30%,机电预埋完成 100%…… “明天重点新桥副厂房承台及筏板基础砼浇筑;进水池门楣二期砼浇筑;控制阀井管道安装等工作,各班组要提前报备安全措施。”项目负责人在白板上圈出重点,他的手机里存着所有工人的紧急联系人,“进度可以抢,但安全和质量的底线绝不能碰。” 用坚守书写江淮大地的承诺 在项目宣传栏的“军令状”上,鲜红的手印格外醒目。这是7月26日山南以及新桥工区负责人共同按下的承诺。“当时大家就一句话:保证提前半月封顶!”党支部书记王广府回忆道,为兑现这个承诺,党员们带头成立了“攻坚先锋队”,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党徽闪耀。 90后资料员小林创造了“白加黑”工作法:白天跟着技术员跑现场,晚上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他的电脑里存着200多个文件夹,详细分类着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试验报告、测量放线记录。 “现在资料和施工进度完全同步,绝不会因为资料滞后影响验收。” 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空了的茶杯盖,桌上的图纸摊开成扇形,最新一页的边角被反复标注得发皱,铅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细密的修改痕迹。 最让人动容的是工人宿舍的场景:深夜十点,不少工人还在灯下给家人打电话。“放心吧,这边吃得好睡得好,项目上可照顾我们了”“等封顶了我就回家看你和孩子”……这些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建设者的柔情与担当。 站在尚未封顶的厂房顶端眺望,那条贯通南北的水道已初现雏形。不久后,当清澈的江水通过这里流向千家万户,这些在高温下坚守的身影,将成为工程最动人的主角。 正如项目部墙上的标语所言:“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每一份坚守都通向成功。”在这片热土上,建设者们正用双手编织着江淮大地的水网梦想,让提前封顶的誓言在汗水中生根发芽。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