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线员工】三重奏,奏响江淮安澜新华章 |
|||||
|
|||||
在浩荡的八百里皖江之滨,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引江济巢凤凰颈泵站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5月16日10时08分,随着最后一台机组缓缓停止转动,为期2天的凤凰颈泵站机组调试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调试,采用单机运行和多机联合运行两种工况,对泵站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验。调试结果显示,振动、噪音、摆度等各项数据良好,全站运行整体平稳,标志着凤凰颈泵站已经具备发挥效益条件,为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完美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引江济淮工程八大关键枢纽中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凤凰颈泵站堪称“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片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题多、施工场地狭小的特殊“战场”上,一位80后工程专家正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他就是安徽公司芜湖区域部主任、项目党支部书记兼凤凰颈泵站项目经理王二军。 这位拥有20年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曾参与建设国内外十余个重大工程项目。从安哥拉的国际公路项目到如今的凤凰颈泵站,从技术骨干成长为项目负责人,王二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十年党龄见证了他对事业的忠诚,二十载春秋诠释了新时代水利人的责任担当。在他的带领下,鲜红的党旗始终在工程建设一线高高飘扬,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建设者的奋斗赞歌。 一重奏(攻坚):在“最难枢纽”啃下“硬骨头” 2022年10月,凤凰颈泵站改造施工现场。 “作为党员,担子要捡沉的挑,任务要冲难的选!”面对地质条件复杂、老泵站拆除风险高、施工场地狭小、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作为项目经理的王二军立下“军令状”。 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难题当前,他带领项目广大职工开启“攻坚模式”。 在项目建设初期,他首先要面对施工场地狭小、安全风险高这一项目管理难题。 “如何在有限的施工场地内合理规划场内道路、场站生产区、现场办公生活区、工地实验室等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实现有限空间的有效利用,本质是个做减法,做优化的过程。”当被问及“解题”思路的时候,王二军如是说道。 他的“解题”步骤科学且简便,当即组织成立了信息化攻坚小组。利用BIM三维建模,完成施工场地数字孪生,精准测算出各功能区最小占地面积,对有限的施工空间进行高效布局,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扫除了挡在项目部面前的第一只拦路虎,同时为项目节约了大量临建成本。 “这‘方寸之间’的破题还只是开始,因为项目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截渗墙围封结构传统施工方案效果不理想一度给项目施工造成巨大困扰。”在聊到项目施工遇到的难题时,工程技术部主任丁文杰回忆道。“那时候我还在现场负责施工管理工作,王总每天都会坚持到现场把控每一道施工工序。尤其是那段时间,为了优化施工方案,他更是在办公室现场两头跑,一边翻阅各类施工资料一边到现场实践调研,同时结合丰富的过往工程经验,最终通过严格的质量把控、优化降水井布置方案等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截渗墙施工质量,基坑截渗、降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整个工程的后续施工,夯实了根基。” 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行则必达。在这片江淮沃土的见证下,项目经理王二军带领项目职工攻克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收获一个接一个节点胜利! “5天5夜完成长江侧围堰合龙、90天完成577根支护桩和新建泵房基础灌注桩施工、565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多次摘得引江济淮工程质量考核前三甲的佳绩……”回顾这些年项目部取得的成绩,项目经理王二军如数家珍,脸上激动的神情难以抑制。“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项目职工攻坚克难的故事,是以不惧挑战、攻坚克难为底色的电建速度的一次次再突破、再超越!” 二重奏(铸魂):让“微党课”成为红色引擎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提到支部党员教育工作如何开展,作为芜湖区域项目党支部(原引江济巢项目党支部)书记,王二军如是说道。 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来,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他结合项目施工特点,除用好“三会一课”这些支部日常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抓手外,还号召支部全体党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法”作为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主动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为支部每名党员的“铸魂”之路夯实理论根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只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王二军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含金量。 在“凤凰杯”劳动竞赛中,他在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实施党员责任区网格化管理,鼓励党员干部在一线“亮身份、展担当”,将所知所学在施工一线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部上下掀起一波又一波激昂的施工热潮。竞赛期间项目部超额完成原计划产值2096.69万元!高质量实现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王二军深知抓好党建品牌的重要意义并持续为之亲力亲为。在钢筋水泥的工地,他打造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移动课堂”。 “今天我来讲一讲我对深厚粉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截渗墙成孔困难这一难题的解决思路……”在项目施工现场,王二军结合技术难点讲授“微党课”,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施工工艺融合。这种“问题导向+实践教学”的模式,让“2+3”(采取集中组织学、施工间歇学2种方式,把握学前、学中、学后3个关键)学习法融入施工生产实践,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源。 根据公司“双引双建”工作部署并结合项目施工生产实际,王二军带领支部以“一支部一品牌”为出发点创建了“党员微党课”党建品牌,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红色赋能作用。他们把党课从会议室拓展到基坑边、设备旁,让每个党员都成为“讲师”,助推项目强党建、抓生产、解难题、提质量、保安全。 在他的影响下,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各岗位党员同志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为事事为。在支部全体党员的不懈努力下,支部“党员微党课”党建品牌在2023年荣获公司党委“双引双建”重点项目党建品牌荣誉称号。所辖凤凰颈项目2024年荣获股份公司“双引双建”党建引领保障一流示范项目,使基层党建真正成为项目高质量履约的红色引擎。 三重奏(燃灯):以匠心培育“水电尖兵” 走进芜湖区域部主任王二军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的《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等数十本工程专业书籍。此外,办公桌上还散开着几本已经用完的笔记本。他常说:“水利人当像水一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就是水利人、水利行业的源头活水。”王二军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时常号召项目职工,尤其是新员工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苦功夫。同时他身体力行,亲自挂帅带领项目技术骨干编写的《临江大型闸泵工程绿色高效智慧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获评为中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重点科研课题和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重点研发课题。领导并深度参与的QC小组,获得多项一类成果,以及多项省部级工法和专利。 “具体到项目工作日常,王总也非常注重对项目智慧工地、无人机部署、劳务实名制等相关信息化建设,尤其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当提及项目信息化建设,凤凰颈项目综合管理部吕快乐如此说道。“项目同事也是不负所望,个个立足岗位,苦练基本功,斩获一项项荣誉。市政集团数字化示范工地、信息化先进集体、第四届“智建杯”国际智能建造及创新大奖赛施工组银奖等荣誉无不是信息化建设的一枚枚闪耀勋章……”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公司的发展、区域部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都离不开对新员工的培养,把新员工培养为尖兵,才能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市场的开拓夯实人才根基。”王二军对新入职员工的培养也格外上心,他深度参与到对区域部新员工的培养工作中去,以“导师带徒”等制度为抓手,时刻关注新员工的成长发展路径。现如今,看着一个个当初的新员工成长为区域部各项目的骨干和顶梁柱,他由衷地感慨:“看着当初的大学生现在可以在施工现场独立指挥基坑抢险,在工程进度推进会上从容发言,真是无比的欣慰。” 正是在他以及一个个“水电尖兵”的奋斗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完成了一个个目标节点、成就了一项项荣誉奖章。截至目前,芜湖区域管理部所辖项目先后被央视及安徽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十余次!面对媒体采访,他总是把镜头留给一线职工:“成绩属于大家,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从非洲草原到江淮平原,从一线奋楫者到区域部掌舵人,王二军的足迹印刻着电建市政人的奋斗轨迹。作为项目经理,他带领项目职工攻坚克难;作为支部书记,他带领支部党员铸魂争先;作为区域部主任,他以工程项目为练兵场,培育“水电尖兵”,燃起星火之灯。三个身份,三重责任,集其一身,为江淮安澜书写着新时代的水电答卷。 “每一道闸口都是江河的‘标点符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逗号’写成‘惊叹号’。”这位深耕一线的“水电老兵”,正带着对事业的赤诚,迈向新的征程。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