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泽如光 虽微致远 |
||||
|
||||
又是一年教师节。清晨醒来,朋友圈早已被感恩与祝福刷了屏。 在众多教过我的老师中,一位初中历史老师的身影,总是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那年她三十出头,梳着整齐的发髻,穿着素雅的长裙,谈吐间既有学者的睿智,又带着邻家姐姐般的亲和。她不仅教会我历史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让我理解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深刻含义。 记得初一的一堂历史课,她穿着一袭淡蓝色长裙,步履轻盈地走进教室。没有急着翻开课本,而是先用温和的目光环视全班,嘴角含着浅浅的笑意,问道:“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待教室渐渐安静,她引用了唐太宗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她娓娓道来,说历史不仅是一面映照兴衰的镜子,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既能以古鉴今,也能在触摸祖先智慧的过程中,建立起深沉的文化自信。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让当时懵懂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魔力,那些遥远的事件与人物,在她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而动人,她善于用故事唤醒历史,用细节还原现场,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课文,而成为一段段身临其境的旅程。 更让我受益至今的,是她时常与我们分享的人生感悟。在学完“郑和下西洋”后,她轻轻合上教材,认真的说道:“做人当如竹,虚心而有节。郑和率领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却始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沿途各国。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俯身去发现、虚心去请教。” 这番话,在我之后的人生路上反复想起。 在刚接触党务和新闻宣传工作时,面对陌生的专业术语和繁杂的事务流程,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提醒自己保持“空杯心态”,做事要用心,学习要虚心,真诚发现他人之长。我从老同志那里学习党建宣传的严谨与细致,从年轻同事那里了解新媒体运营的创新与方法。渐渐地我发现,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确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历史书”,藏着不同的智慧与阅历。 现在,我也开始承担起指导基层通讯员的工作。每当与新加入的同事交流时,我总会告诉他们:“成长无捷径,有心破万难。”这句话,既源于我自身的体会,也延续了当年历史老师传递给我的信念。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学者,贵在永怀一颗谦卑之心。一位好的老师,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想的点燃者、人格的塑造者,让我们懂得了做事要用心、学习要虚心的道理,教会我们以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世界。 师泽如光,虽微致远。那道光或许并不耀眼,却足以照亮一颗心灵很长很长的路。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