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追光 云翳深处的炽烈信仰 |
|||||
|
|||||
在云贵高原的褶皱间,贵州赫章如同被云雾与雨水浸润的翡翠,夏季漫长的雨季里,天空常被厚重云层遮蔽,太阳成了难得一见的贵客。然而,正是在这片多雨多阴天的土地上,太阳崇拜如深埋的火种,历经千年岁月,在苗族、彝族等多民族的文化血脉中熊熊燃烧,化作对光明、温暖与生命的永恒礼赞。 赫章的夏季,雨水仿佛不知疲倦的歌者,在屋檐下、山谷间奏响连绵不绝的乐章。云雾如同无形的巨幕,将阳光层层阻隔,使得土地终日笼罩在朦胧的灰调之中。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寒意,侵蚀着每一寸土地,让作物生长面临挑战,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太阳不再仅仅是天体,而是成为希望与生机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翻开赫章的历史长卷,太阳崇拜的印记随处可见。彝族古经《勒俄特依》中,记载着太阳神“觉罗诗”开天辟地的传说。远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黑暗与寒冷笼罩世间,是“觉罗诗”冲破重重阻碍,驱散黑暗,带来光明与温暖,让万物得以生长。这个古老的传说,深刻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太阳崇拜也由此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重要节日,彝族村寨便会举行盛大的祭日仪式,身着盛装的村民们聚集在广场上,围绕象征太阳的图腾载歌载舞。他们用古朴的舞蹈动作模仿太阳的运行轨迹,口中吟唱着对太阳神的颂歌,祈求太阳神驱散阴霾,赐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炽热的舞蹈、激昂的歌声,是对太阳最虔诚的敬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在苗族的文化体系中,太阳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苗族古歌中传唱着祖先跟随太阳迁徙的故事,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太阳为他们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太阳的光芒,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身体,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这种对太阳的依赖与感恩,逐渐演变成了世代相传的太阳崇拜习俗。苗族妇女的服饰上,常常绣有精美的太阳纹图案,这些图案色彩鲜艳、造型独特,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对太阳的赞美与崇拜。她们身着这样的服饰,行走在山间地头,仿佛将太阳的光辉穿在了身上,让希望与温暖时刻相伴。 除了传说与服饰,赫章的建筑也融入了太阳崇拜的元素。许多彝族传统民居的屋顶,会设计成圆形或半圆形,形似初升的太阳;门窗上雕刻着太阳的图案,寓意着驱邪避灾、迎接光明。这些建筑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人们寄托太阳崇拜信仰的载体,见证着当地人民对太阳的深情眷恋。 太阳崇拜在赫章,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面对夏季多雨少阳的恶劣气候,当地人民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对太阳的崇拜转化为与自然抗争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利用有限的晴天,抢种抢收;在阴雨天,也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歌舞、手工艺等方式传承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太阳崇拜,让他们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光明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生活,从神秘的祭祀仪式到日常的服饰建筑,贵州赫章的太阳崇拜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它是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记忆,也是当地人民面对自然挑战的精神支柱。在多雨多阴天的夏季,太阳崇拜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赫章人民前行的道路,指引他们在追求幸福的征程中,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