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幸福 |
||||
|
||||
近日有幸受邀参加挚友的婚礼,除了见证十年友情修成正果的喜悦,还藏着一份小小的私心——品尝闻名遐迩的湛江坡头村席。 在广东这片美食沃土上,恐怕没有人能拒绝一场盛大的村席盛宴。十行十列整齐排列的桌椅,统一搭建的红色大棚宛如人工天幕,十八道蕴含甜蜜祝福的当地佳肴与琳琅满目的酒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民俗画卷。 清晨时分,我便搭乘顺风车踏上了这场幸福的味觉之旅。途经茂名时,车窗外掠过一排排挂满红荔枝的果树,宛如流动的红色海洋。更令人称奇的是,湛蓝天空下竟上演着“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观,烈日与骤雨交替登场,让人不禁莞尔。 这奇妙的天象仿佛在为新人的姻缘作注,那句“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的歌词自然而然地在心头荡漾。 跨越三百多公里的山海,抵达婚礼现场时正值吉时。新娘头戴璀璨皇冠,身着曳地婚纱,手腕系着装有绿松柏的红宝袋,在右持红伞、左铺竹席的仪仗队护送下款款而行。身后唢呐铜锣齐鸣,鞭炮声震耳欲聋,彩带如蝶纷飞,将喜庆氛围推向高潮。 直到新人入新房,两层小楼瞬间被宾客挤得水泄不通。放眼望去,每张桌子都堆满红色喜糖、酥脆饼干、金黄菠萝蜜、橙红贵妃芒等点心,更有无数双热情的手时刻填补即将见底的果盘,将客至如归诠释得淋漓尽致。 距正席尚有三小时空隙,我穿梭于各亲友团之间,聆听他们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述新人的趣事,介绍独特的村落文化。 一袋开心果在谈笑间见底,我握着寓意佳偶天成的喜扇踱至阳台。远眺处,青翠柚子树后是成群的家禽与成亩成亩接天的荷花田;俯首间,彩旗掩映下可见师傅们正用柴火灶烹制瘦肉汤面。 当阿姨们招呼用餐的乡音响起,宾客们立即围成同心圆阵势,或站或坐大快朵颐。那面条筋道弹牙,汤底清甜鲜美,红萝卜粒如玛瑙点缀,菜心嫩绿爽脆,令人连尽三碗仍意犹未尽。 恰逢新娘换装归来,只见她身着绣满吉祥纹样的秀禾服,流苏头饰随步轻摇,金项链在颈间熠熠生辉,幸福的光晕让她美得不可方物。 下午茶时分,院落里自发形成多个娱乐圈层:牌局厮杀正酣的,卡拉OK纵情高歌的,手游激战方酣的,茶香里话家常的。我如穿花蝴蝶般游走其间,最终被拉去担任临时摄影师。 转眼到了下午四点的正席,众人移步六百米外的万屋文化楼——这个村里举办庆典的圣地。红色大棚下,宾客按桌签有序入座。我所在的亲家席视野开阔,可见庞大家族成员正陆续就位。 随着鞭炮炸响,十八道佳肴次第登场:清淡开胃的菜脯白粥、盐水大虾壳红肉嫩,螃蟹海螺鲜香扑鼻,白斩鸡皮脆肉滑,烤金猪油光晶亮等各大硬菜,更有八宝饭的甜蜜与炒米粉的咸香相映成趣。每尝一道,邻座亲友便热络交流品评,直到打包袋分发完毕,这场饕餮盛宴才画上圆满句点。 坡头村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将甜美的味觉体验与浓厚的人情味完美融合。不同于上海菜的精致婉约,这里的甜味带着大海的豪迈与土地的质朴,恰如当地人热情爽朗的性情。 这场婚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乡村的宴席文化不仅是味觉的狂欢,更是情感联结的仪式。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祝福,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传统,在推杯换盏间,陌生的心灵得以靠近,古老的习俗获得新生。 这或许就是村里大席最动人的地方——它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最深刻的生活哲学。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