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温度 |
||||
|
||||
四月的风是温暖的,但有时也是粗暴的,裹挟着沙尘在城市里横冲直撞,天空被刮得灰蒙蒙的。而这时的柳絮也像顽皮的孩子,一个劲儿往人脸上扑,惹得皮肤发痒发红。 我赶在上班途中,燥热的空气让衣衫后背已经微微汗湿,前方路上不知何故堵成了一团。排队的司机不停地按着喇叭,我也开始愈发烦躁。 打开车窗,听到非机动车道上有行人在讲述“是前面有车抛锚了,打不着火了”。我探头望去,果然,一辆银色轿车斜停在路中央,引擎盖大开着,像只受伤的巨兽。更让我头疼的是,这条路正在维修,狭窄的车道被施工围挡占去了一半。几个穿着橙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高空作业车上维修路灯,他们的身影在风中微微晃动,却依然专注地工作着。 就在这时,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工人看到堵车的情况,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领头的老师傅朝下面喊了句什么,几个人麻利地从作业车上下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抛锚的轿车旁。“来,搭把手,咱们先把车推到路边!” 阳光下,他们橙色的工作服格外醒目。五六个工人围着轿车,有人指挥交通,有人使劲推车。在他们的带动下,临近被堵的司机也纷纷下车来帮忙。大家团结一致,动作协调有力,很快就把故障车移到了路边。交通重新流动起来。我看到那些工人脸上朴实的笑容,汗水顺着安全帽的带子往下淌,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这一幕突然让我想起了我们工地上的那些员工。他们何尝不是这样?无论国内国外,无论大江南北,无论严寒酷暑,总是默默地奋战在一线。他们,在晨曦微露时第一个扛起工具,在暮色沉沉时最后一个返回工地。是他们,让钢筋水泥有了温度,让高楼大厦有了筋骨。也是他们,在机械轰鸣中谱写了劳动的赞歌,用坚实的脊梁托起了安全的重量。 风依然在刮,但心里的烦躁不知何时已经消散。社会的齿轮之所以能持续转动,正是由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共同推动的。从维系城市命脉的基础设施,到支撑企业运转的日常环节,每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不会出现在聚光灯下,却用日复一日的扎实付出,编织着社会运行的经纬。 相比之下,我们偶尔遇到的小小不便,又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阳光穿透灰蒙蒙的天空,播撒遍处,提醒我们关注这些最动人的风景,就藏在平凡的瞬间里——当素不相识的人们伸出援手,当辛勤的劳动者被看见和理解,那种温暖,足以融化任何抱怨与不满,让人们心里闪闪发亮。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