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是思念 “粽”是快乐 |
||||
|
||||
时光不停留,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 端午节,这个镌刻着中华民族独特印记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寄托。每当闻到粽香,漂泊在外的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想起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记忆中,母亲包粽子的手艺堪称一绝。她总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糯米浸泡得晶莹饱满,粽叶在沸水中舒展身姿,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气。包粽子时,母亲手法娴熟,双手翻飞间,一片片翠绿的粽叶便裹住了软糯的糯米和香甜的馅料,再用棉线细细缠绕,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诞生了。小时候不懂,为何每次考试前,父母总要让我吃粽子,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饱含着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 殷切期盼的美好祝愿,一句 “考中了”,虽带着些许迷信色彩,却藏着父母对子女最纯粹、最真挚的爱。 在雄安项目这个大家庭里,端午节也有着别样的温馨。每到端午前夕,大家便聚在一起包粽子。案板上,一碗碗油亮的糯米泛着光泽,旁边整齐摆放着腌得入味的五花肉、洗得干净的大枣和红豆。众人分工协作,有人专注地绑绳子,有人灵巧地包粽叶,一边忙碌,一边分享着儿时与粽子有关的趣事。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整齐地排列在盘中,有圆润可爱的蜜枣粽,有香甜细腻的豆沙粽,还有香气四溢的肉粽。不一会儿,厨房飘来阵阵诱人的粽香,勾得大家馋虫直冒,满心期待着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今年,许多新同事在老员工的指导下,学会了包粽子,当他们咬下第一口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时,脸上洋溢的不仅是满足的笑容,更是收获的甜蜜。在这里,我们包的不只是粽子,更是对远方父母、妻儿的思念,是剪不断的乡愁,是刻进骨子里的爱。 端午节的意义,远不止于品尝美味的粽子。它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心怀家国,虽遭谗被黜,却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最终投江殉国。他的爱国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屈原一样,心怀家国、无私奉献的人,我们才能拥有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他人的友善互助,对国家的热爱与守护。 让我们将最诚挚的祝福,遥寄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愿岁月温柔以待,愿大家万事顺遂,“粽”是安康,“粽”是快乐!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