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寻暖记 |
||||
|
||||
|
整理完最后一沓地基检测报告,窗外的天色已染上暮色。作为一线资料员,我在A4纸、数据表格和规范条文的包围中度过了整整八小时。此刻,我迫切地需要一些不规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来唤醒麻木的感官。 走出办公楼,我特意绕开了主干道,拐进曲水亭街。青石板路被泉水浸润得发亮,我蹲下身,像平日校验数据般,将指尖探入潺潺水流。那股意料中的凉意之下,竟真有一缕来自地壳深处的温热。这温度很微妙,却异常真实,让我想起正在整理的勘查报告里的描述。原来那些抽象的参数,此刻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在我指尖流淌。这份来自大地深处的温度,是我寻得的第一重暖意。 顺着水流往大明湖走,岸边那位老师傅还在修理他的木桨。我在他身旁驻足,看他用砂纸一遍遍打磨着木纹,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时光。这让我想起昨天修复一张受潮的设计图时,我也是这般小心翼翼。当他说“等修好了,就能划船看残荷”时,我忽然理解了另一种工作哲学,不是追求效率,而是延续美好。木屑在夕阳中飞舞,这份匠心沉淀的温度,是我寻得的第二重暖意。 暮色渐浓,空气转凉,我对温暖的渴望变得格外具体。河堤路的甜沫铺子正炊烟袅袅,那口咕嘟作响的大锅,像城市里一座不安分的活火山。老板娘认得我这个常客,特意在我的碗里多加了胡椒粉。捧着粗瓷碗,滚烫的温度从掌心直抵心间。这碗甜沫的实在,胜过所有华丽辞藻。花生的脆、粉条的滑、豆皮的软,每一口都是确切的慰藉。这份热腾腾的烟火气,是我寻得的第三重暖意。 回程时,晚风依旧,但胸口的暖意已筑起温柔的防线。回到家里,打开电脑,明天要处理的施工日志还安静地躺在桌面。但此刻的我已不再焦虑。因为知道在这座城市的脉络里,永远有温暖的泉水在流淌,有热腾腾的甜沫在等待,有认真生活的人在坚守。 这份笃定的认知,就是今夜寻得的最珍贵的暖意,它将支撑我继续在规整的数据世界里,保有一份对鲜活生活的敏锐感知。 |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