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故事】十年非洲:在红土与烈日间生长的记忆 |
||||
|
||||
第一次踏上非洲时,脚下的红土被三月的烈日烤得发烫,空气里飘着芒果与尘土混合的气息。那时我不会想到,这片被赤道横穿的土地会成为我十年青春的注脚。 从污水管线的基坑里捧起过黎明,在公路路基上目送过雨季的第一滴雨、见到第一轮彩虹,在当地人递来的木薯酒里,读懂了红土之下的生命力;在非洲,憎恨过小偷,经历过被蚊虫的叮咬,受过疟疾的折磨,也热爱这里的淳朴与自然。 想看看非洲是什么样的、走出去学习锻炼、让自己成长,这是出国简单的想法。污水管线工程是我到非洲经历的第一个项目。施工地在坦桑尼亚的首都达雷斯,街道拥挤、狭窄,喧嚣,人民淳朴,簇拥闲聊的人到处都是,哪里有人群,提壶小贩就随时出现在面前,花20先令要1小杯热腾腾的咖啡,那悠哉酌舔咖啡的神色尽是享受;路旁简易的门市,点一瓶啤酒就能闲聊一天。在非洲,头顶商品的小贩随处可见,就如移动的“商场”。 四月潮湿的热风能把温度计逼到40℃,海面波光荡漾泛起无数的磷光,海风沙沙响。每天能观赏到涨潮落潮的美景与海滩上形形色色的人群,海风是咸的,“稚嫩”的脸庞被强烈的紫外线照着起皮发烫,也喜欢观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见证海浪拍打海岸的凶悍与亲吻礁石的温柔。沙滩上的浪漫、开放被夜色笼罩,隐隐约约地淹没在激情的音乐声中。 记得我们在营地旁种了几排树,树影一天天拉长,管线也一段段向城市深处延伸。当最后一根管道对接完成,一个老乡非要拉着我去他家喝木薯酒,陶罐里的酒泛着琥珀色,他说:“这些管子完工让孩子们不再踩着污水上学,你们回填夯实的不是管沟,是治愈多年没能改变心理的痛。”他更动情地说:“你们的工作是责任与担当,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与关怀。”“中国,中国人是朋友。”他们用生硬的汉语说着。每到一处总能听到当地人热情地称呼,眼前尽是对中国人友好纯真的眼神和笑容。我们努力学说当地话,慢慢地用斯语与他们交流,渐渐地融入其中,成为朋友。 坦桑尼亚修公路时,我才真正领教了非洲的红土和雨季的凶猛。红土在旱季化作无孔不入的粉尘,钻进发电机的油箱,藏在安全帽的内衬里,裤兜里,连咳出的痰都带着淡红色,工作服一天一换,红土遇水变成黏稠的泥浆,把面盆染红,把卡车轮胎糊成沉重的泥团;而雨季,乌云飘来就下雨,来不及躲闪。五月的暴雨能在一夜之间把刚平整好的路基变成沼泽,推土机的履带陷在红色的泥土里,像困在泥潭的河马,压路机温驯得像一头海狮乖乖地不动弹。旧路被冲刷得片片狼藉,形成道道冲沟,交通瘫痪。项目积极派出设备人员参与抢险抢修,准备粗大钢丝绳让一辆辆受陷车脱困,一声声鸣笛感谢声在空旷漆黑的夜里回响。一场急雨过后,满是乡村泥土的芬芳气息,触手可及的彩虹悄然挂在天边,好近,好美。雨季的午后常有短暂的晴天,阳光穿过云层落在积水的路面上闪闪发光,能看见当地人赶着牛群从临时道路走过,牛铃叮当声混着我们的机器轰鸣声。老农在一旁自言自语说道:“雨会停,路会通,就像我们的生活。” 非洲资源丰富,但缺水是事实,落后没治理水源,村庄附近的河流浅滩,水悄然流走。每天这里的妇女与小孩,成群结队提着大小桶去很远的地方找水回家,特别是旱季,他们找水的路途更远。项目部积极组织修筑临时水坝,既解决了生产用水,又造福于当地人民,很受感谢。当流水被积聚成塘时,全村人都欢呼着往水里扔花瓣,见着中国人就竖大拇指尽是赞扬与感谢。看,那两个小女孩,顶着水跑向远处的茅草屋,水壶里的阳光晃得人眼睛发酸。 工作期间习惯戴安全帽,鼻子上出现一道被紫外线照射的深深痕迹。十年过去了,我的晒痕成了永久的勋章。现在还时常想起曾经工作的地方、工作内容以及碰见的人与事物。现在,手机里存着那些年许多的工程施工照片,点点记忆,清清楚楚,有酸酸的感慨。想到跟随自己朴实、勤劳的雇员,夜班结束把我夹在中间行走的善举,很是真诚;他们只要能吃上饭,能获得微薄的工资,就很满足,又跟我一样,挥洒着青春。自己被风缭乱的头发,粗糙的手,与非洲相近的肤色,但我还是没有太多的怨言,这就是人生的经历吧! 在非洲不知修建了多少条路,多少公里。前两年,偶然从以前的公路项目经过时,心里是兴奋、复杂的。当初施工的情形历历在目,哪里有涵洞,哪里设置了取土场,哪里遇到过地质处理、哪里发生过争吵与讨论——清清楚楚。车行驶着,像在抚摸、问询、亲近与复原着曾经的工作场景,车轮摩擦石子的声音讲述着那段记忆。记忆很难褪色,路从繁华的都市到城镇之间的相通,经森林无人区的穿透,到维多利亚湖的跨越,再驶向突兀的山脊,很远很远一直延伸着。车一直往前开,摇上车窗,呆呆地看着,不知开了多久,但总感觉还在我们修建的道路里行驶。 在非洲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一时答不上来。不是通水时的欢呼,不是通车时的鞭炮,也不是竣工时的锦旗,而是某个旱季的黄昏,我和当地工人坐在铺好的水管上,看着夕阳把红土染成金红色。望着伸手可触碰到的天际,突然间明白了:平常我们填筑的不只是路堤,而是他们淳朴的内心沟壑;接通的不仅是管道,更是涌动的激情与温暖;埋下的不只是电线和钢筋水泥,还有不同肤色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我把这些年在非洲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积攒着,不知道还将在非洲辽阔的大地待多久,但我摸着手臂上晒出的红土色印记、望着碧蓝的天空明白,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曾被我们抱怨过的红土、烈日与暴雨,早已变成记忆里的底色——就像非洲的红土,看似贫瘠,却能在雨水落下时,长出最坚韧的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