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荔语 |
||||
|
||||
踏入岭南的六月,空气里浮动着甜甜的气息。街边竹筐里堆叠的荔枝,红绡裹玉,如珠似霞,恍然间竟与千年前的诗行重叠。白居易曾在《荔枝图序》中写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此刻捧在掌心的荔枝,果壳上有着细密的凸起,轻轻剥开,莹润果肉恰似凝脂,咬下一口,清甜汁水漫过舌尖,方知古人诚不欺我。 这清甜的滋味,也勾起了我去年的回忆。那时,为了帮助联建社区的果农解决荔枝直销问题,项目部决定开展端午节采摘荔枝活动。我和同事们一同前往城郊的荔枝园采摘,园子里,荔枝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活动组织者张哥仰头望着满树荔枝,搓着手,跃跃欲试:“这果子看着就甜,咱今儿多摘点,帮爷爷奶奶们多卖点!” 话音刚落,大家便迅速行动起来,有人负责搬运竹筐,有人去找长竹竿,准备大干一场。几个年轻同事爬上了矮一些的荔枝树,小心翼翼地踩着粗壮的枝丫,经验丰富的张哥正熟练地用竹竿敲打高处的树枝,一颗颗荔枝 “噼里啪啦” 地往下掉,我和同事小钟小刘在树下“不劳而获”的边捡边吃,果农大爷站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时不时地给我们传授采摘技巧:“挑果柄处发黄的摘,这样的最甜!”最后大家都不负众望,摘了满满一袋子。欢声笑语回荡在荔枝林间,荔枝的香甜与汗水的咸涩交织,也成了独属于我们的夏日记忆。 荔枝的红,是岭南夏日最张扬的色彩,也是文人墨客笔下永不褪色的意象。杜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道尽盛唐繁华背后的奢靡,苏轼被贬惠州,却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将贬谪的苦涩酿成豁达的诗意。古人借荔枝抒怀,今人以荔枝寄情。生活中的美好或许如荔枝般短暂,但只要用心品味当下的甘甜,再平凡的日常也能酿成永恒的诗意,那些和同事们在荔枝园里挥洒汗水、共享欢乐的时光,那些老农看见解决滞销问题后露出的笑脸,也将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当暮色染红天际,竹筐里的荔枝依旧鲜红透亮。我剥开一颗,清甜在齿间蔓延,恍惚间与千年前那些执笔写荔枝的文人共享了同一份夏日的温柔。原来,有些味道早已超越时空,在华夏文明的长河里,串起中国人对生活的感慨,也串起了平凡日子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谊。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