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故事】石缝花开,破壁有声 |
||||
|
||||
“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转机,逃避亦无所遁形。你看,石缝中的野花,虽生于裂隙,却能摇曳生姿;湍流中的鱼儿,逆水而行,亦能活泼灵动。人若能敞开心胸,突破自我桎梏,便能挣脱困境的束缚,在成长中茁壮。”这段话,是我在低谷时默念的信念。但只有真正身陷困境,才会明白,迈出“第一步”,其实是人生最艰难却也最关键的一步。 我是一名刚入职一年的海外测量员,远离故土,独自置身于一个语言陌生、文化迥异的国度。初来乍到,我怀揣满腔热血,坚信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与不怕吃苦的精神,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可现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最大的短板,不是技术,而是语言。 在项目现场,面对监理用英语提出的各种问题,我往往听得似懂非懂;在图纸沟通、技术说明时,我也不知如何开口,生怕说错一句话就引发误解与尴尬。于是,我选择了沉默,把与监理的交流工作默默让给其他同事,自己躲在数据与仪器背后,像个“透明人”般存在于团队之中。 “真正让你害怕的,并不是语言,而是你内心的恐惧。”有一晚,我在脑子里反复回忆这句自我剖析的话。是啊,我怕听不懂,怕说错,怕被人轻视。恐惧筑起了一道高墙,而我,始终未曾真正跨出那扇门。 直到有一天,项目队长因事临时休假,协调任务骤然落在我的肩上。工作不能中断,验收不能拖延,沟通必须进行。面对突如其来的责任,我惶恐、紧张,但更明白。项目不能停,验收不能拖,沟通也不能中断。面对同事们的信任和项目的紧迫,我知道,逃避已经没有意义。我必须站出来,承担起这份责任。 “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中依然前行。”我想起海明威的这句名言,咬紧牙关,硬着头皮走向了监理办公室。那一刻,我的手心是湿的,心跳如鼓,却也明白:这一步,是成长的门槛,是转变的开端。 第一次交流如我所料——磕磕绊绊、词不达意。我听不全监理的需求,只能靠零散单词猜测含义,再用最简单的句子回应。但我没有退缩。我比划着手势,用图纸辅助说明,甚至拿出手机翻译软件,一字一句地努力表达。监理虽起初疑惑,但也耐心回应,没有不耐,也没有否定。这次磕绊的交流,成为我破除恐惧的起点。 从那天起,我开始一点一点地“破壁”。我提前准备验收流程,把技术术语翻译成英文,练习如何表达工序、如何解释图纸。起初我只能用简短句子表达,如今我已经可以独自带监理到现场,向他讲解施工步骤、阐述测量依据,甚至还能在沟通中做一些简单的协调工作。 那些我曾惧怕的场景,如今早已变成了我成长的战场。正如雨果所说:“有胆量承担的人,命运就会为他让路。” “你所畏惧的,其实并不可怕。”时间最终给我一个温柔的答案。那些我以为无法逾越的障碍,不过是我内心筑起的高墙;那些我不敢触碰的领域,竟在尝试之后变得触手可及。 人生,就像是一场闯关游戏。每一关背后,都是更高的台阶与更辽阔的风景。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们的每一次前行,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肯定,对勇气的一次升华。我终于懂得了那句深入人心的格言:“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当我真正迈出那一步,“语言的高墙”从障碍变成了通道,而我,也从逃避者成长为解决者。 如今,我的英语仍不算流利,但我已不再惧怕交流。我愿意说、敢于表达、渴望进步。我明白,成长从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迈步向前。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多优秀,而是你是否愿意走出舒适区,直面那个让你不安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畏惧”的影子,它或许是语言,或许是失败,或许是未知的未来。但请记住这句话:“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你不迈出第一步,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强大。 人生不是绕开风浪,而是学会在风浪中稳稳前行。愿你我都能拥有这份勇气,在每一次徘徊犹豫之中,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照见那个更加勇敢、更加自信的自己。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