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线员工】十年有成 |
|||||
|
|||||
他身上带着一种略显偏执的“完美主义”特质,在工作时,脑海里永远锚定着超高目标,全身心沉浸在对工作的追求中,他就是南京凌霄路南延道路工程PPP项目总工刘清华。 刘清华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入职以来,他时刻牢记着母校之“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校训内涵,并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作为他工作中的坚定信条。 远飞中东,开启职业生涯 2013年7月,在经过了一个月的系统培训以后,刘清华远飞中东,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首个参建项目-卡塔尔路赛CP1项目。 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高温酷暑。而CP1项目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市政项目,涉及地下综合管廊,雨水、污水、灌溉水、饮用水管道安装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标准、质量要求非常高。 初到项目,他被安排到了管道工区综合管廊施工队,每日进出于地下两层箱涵至少4次。箱涵内装有污水真空管道、灌溉水管道、饮用水管道、消防水管道、机电设备线缆等,这种“有限空间”带给他的感觉就是闷热以及各种杂味混合。 最令他难忘的是每次打开箱涵入口盖时的冲天热浪,一瞬间就让人大汗淋漓,全身湿透。裹在他身上的工作服长期处于浸湿状态,使他起了严重的痱子,他常说:“这就叫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多么好的锻炼机会”。 经过三个月的地下空间工作,他被安排到管道工区内业岗位,负责整个工区的全英文质检资料。 CP1项目监理单位来自于英国,对现场验收程序和验收资料管理极其严格,坚决执行“无资料不验收、资料不全不验收、资料当日早上9点前未提交不验收”。 再加上管道工区涉及管道种类多、施工面多、施工强度高等原因,导致刘清华每天早上要提交的验收资料必须保证“非常准、非常全”,避免监理拒收,否则就会影响现场工序验收和施工进度。 有时,早上提交验收申请资料最多时高达50余份,每份资料必须做到“一条龙”。例如,验收管道安装,则必须把之前的工序,包括管道测量放线、管道开挖、管道材料进场已验收通过等,带有监理签字的资料首页附全。整理资料强度之大、时间之紧、要求之高,有时候会让他在脑力过度集中的时候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现象。 项目接近尾声时,刘清华又把精力放在管网竣工图绘制上,与外籍工程师深入沟通合作,顺利完成领导安排的竣工图绘制和校核工作。空余时间,他仔细研究国外分包商先进施工工艺,特别是项目上应用的管道CCTV内窥检测和非开挖修复技术。根据现场实践和相关理论,他撰写论文《浅谈卡塔尔路赛CP1项目管道非开挖修复CIPP拉入树脂内衬法施工》发表于省级期刊。 通过在CP1项目长达3年半时间的历练,凭借过硬的英语素质(CET6)、端正的学习工作态度和领导同事的引导,他克服了高温酷暑对身体的考验,开阔了国际高标准项目管理视野,培养了个人抗高压能力,提高了个人在市政道路、管道工程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为转战国内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装再出发 2017年3月回国后,刘清华辗转江苏、雄安、河南、安徽等地,参与了雄安新区10万亩苗景兼用林建设项目、安徽潜山市雪湖片区治理项目、南京凌霄路南延道路工程PPP项目等工程的建设,始终奋战在项目一线。 雄安新区10万亩苗景兼用林建设项目是公司首次承建的超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相较于常规绿化工程,此项目加入了苗木数字化信息管理。 雄安栽植苗木高达180万株,在黄金栽植期和业主的工期目标高压下,巨大的栽植压力使他和整个项目部团队有些“喘不过气”。期间,他扛起了设计对接、栽植日报、每日生产会议汇报材料、验收资料、苗木和灌溉管道竣工图绘制等工作。 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傍晚5点收集统计当日各班组栽植和信息录入情况形成日报并上报,接着编制每晚8点监理会汇报材料。日报统计繁琐,会议材料繁琐,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每天几乎都是“踩点而来”,踩着8点的点儿,抱着汇报材料跑到寂静的会议室。 刘清华两个月里几乎没按时吃晚饭,边吃同事给捎带的晚饭边敲键盘已是家常便饭的事了。 他早起晚归的那段时间,项目上的老师傅带给他的生活帮助,“小刘,你的衣服我给你洗完了,你甭管了”,“小刘,你衣服放那,我给你洗就行了”。后来,这位老师傅也成为他提交入党申请的引路人。 雄安项目造林期间,他顶住了的工作压力,工作之余抢占深夜学习时间,通过了一级建造师最后一门科目;他参与编写数项专利、技术研究报告,还深入总结现场造林技术,撰写的知网论文《大数据在大型智慧造林中的应用实践及发展前景分析》被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引用,这是对公司在智慧造林前沿技术、超大体量造林工程领域的一次推介;参与完成的《雄安新区苗景兼用林大面积快速异地成活率技术研究》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林业优秀成果一等奖。 为学之实 固在践履 南京凌霄路项目石碛河桥的施工需要横跨石碛河。 石碛河为长江南京段北岸通江支流,是区域重要的泄洪通道,因此石碛河桥施工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桥梁建设务必结合次年汛期进行全盘统筹,力保汛期前完成建设。 既要保障桥梁建设进度,更要保证安全与质量。因此选择合理的桥梁施工组织,特别是围堰、河道内两排墩柱桩基础、桥墩、盖梁的施工技术方案尤为重要。 刘清华根据对实地现场桥墩桩系梁和下部墩柱的仔细考察,制定了河道保通工况下双排拉森钢板桩围堰兼做临水深基坑支护方案;而在面临盖梁大体积、重荷载、二级高处作业施工,刘清华在综合评估了盖梁满堂支撑架、双抱箍支撑、穿心钢棒支撑等常规方案后,果断创新性的制定了“双穿心细钢棒+单抱箍模板支撑方案”,通过安全验算和专家论证的加持,安全可靠的指导了石碛河桥盖梁危大工程施工,保证了后续预制箱梁吊装工期。 按照桥梁施工进度计划,在汛期最大雨季到来前,项目部完成了所有梁体吊装,同时拆除了所有围堰和河道临时施工便道。 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彻底拆除河道内围堰和便道后的第三天,南京开始连续几天降雨,石碛河水位激增至盖梁中部。他站在桥面上,望着脚下浩浩荡荡的石碛河,往日繁忙的桥梁施工场景仿佛重现。 创新源于实践,以盖梁施工技术为基础,他主编了《桥墩盖梁双钢棒+单抱箍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获得了企业级工法和中国电建集团工法。 一个个成绩的取得,一次次的肯定与认可,使他对项目技术与科技创新工作铆足了干劲,同时也带动培育了项目年轻技术人员,多名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十年,刘清华从青涩的实习生到项目技术与创新工作的领头羊,是他深耕一线、持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而实现的量与质的变化。 他时常讲:“公司予我一支笔,我借笔杆绘印迹”。我想,这“笔杆”应该就是市政集团这个平台,而“印迹”应该就是他最真诚的回馈,比如科技创新产业成果,又如筑路架桥造福一方…… 南京凌霄路项目(摄影/杨邹川)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