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沐光而行,遇水而兴 |
|||||
|
|||||
“心有繁星,沐光而行。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翻开田志超的工作笔记,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句话。他说,这是我的人生格言,大家说,这是田志超的真实写照。 作为北方公司晋中区域水处理光伏项目管理部经理,田志超入职以来,辗转于市政道路、水利水环境以及新能源光伏等多种类型的项目。十四年间,他如同一块海绵,不断汲取专业技能知识的养分,从新手测量员、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一路走来,他信念坚定,步履铿锵,为创建精品工程不懈努力,无愧于一个工程人的执着与坚守。 开源+节流,做利析秋毫的“导向标” 山西正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二单元)项目是田志超担任项目负责人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田志超一直以来的工作准则。作为项目大家长,他深知项目体量不大,要想创效,成本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说:“我们早在进场策划中就综合考虑了材料布置,在生物池、二沉池、回流污泥泵池、提升泵池施工区域设置4台塔吊,作为钢筋、模板等材料的吊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二次吊运,又为项目节约了成本。” 提质增效不仅体现在工序管控方面。拥有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田志超心里非常清楚,开源与节流要双管齐下,项目的收益才能更大。 如何“开源”?田志超说一定要抓好设计的“龙头”作用,将设计优化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研究项目施工图纸,他发现原加药系统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且生化池、提升泵池加药量无法保证。对此,他多次与业主方、设计方沟通,提出在变电站室内备用房间增加加药装置,缩短加药距离。 如何“节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充分考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在V型滤池、高密度沉淀池屋面顶浇筑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屋面顶、框架结构模板及1.5米高脚手架,进行屋面顶乳胶漆粉刷及墙体砌筑,避免二次搭设脚手架,节约了脚手架措施成本费用。同时,他认真分析研判施工中易发生亏损的风险点,摸清各个环节、每道工序、分项工程的盈亏点,提前预判,精准施策,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例如,污水池壁内防水砂浆经测算施工成本较高,工程量大,存在亏损风险,施工质量也难以保证。他经过多次与业主沟通,取消了池壁防水砂浆,成功节约费用。 田志超在抓好项目成本管控的同时,对项目的质量建设也是毫不放松。曾多次收到业主单位发来的表扬信,对项目部撸袖实干的工作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在田志超和项目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于2024年获得了山西省市政公用行业精品示范工程奖。 污水厂+光伏,晒出绿色转型成绩单 随着一阵轻微的嗡嗡声由远及近,一架无人机吊装着光伏板缓缓升起,划破了晋中市正阳污水处理厂的宁静,它的出现开启了光伏组件吊装作业的新篇章。这架无人机,搭载了先进的吊装系统,以其灵活高效、精准定位的能力,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举臂车和轮胎式起重机,在光伏项目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田志超作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和高效执行力,推动着水处理与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山西正阳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期间,污水处理厂池体占地面积大,柔性支架高,部分区域举臂车和起重机无法覆盖。面对复杂环境和空间限制,传统安装方式面临巨大挑战。田志超带领项目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试验,打破常规,利用无人机作为空中搬运工,穿梭于水池上空,精准吊运光伏组件至悬索结构上,创新性地在悬索结构上固定吊篮作业平台,再由平台上专业高空作业人员进行接收固定安装。此举突破空间限制,大大提升组件安装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传统设备租赁成本,达到了环境最小干预,实现柔性光伏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重大突破。 在施工过程中,田志超尤其重视项目施工技术创新创效工作,并总结了符合自己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归类分析”的工作方法,利用编织绳、挂钩、钢跳板创新制作了实用工装,施工人员身着救生衣、五点式安全带,通过人字梯到达组件索下方,将工装的4组挂钩和安全带悬挂于组件索,站立于钢跳板表面,移动时通过身体摆动和手扶组件索进行前后移动,解决了污水池面无组件安装作业平台的难题,不受空间限制,灵活性强。 “自从穿上了这件工装,我们光伏组件安装的效率大大提升,一天便可安装240块光伏板。”项目施工负责人自豪地说。 翻开田志超的笔记本,他用单独一页浓墨重彩地记载了这样一句话:“12月11日,山西正阳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这句话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工程节点,更是他和项目全体参建者在这个项目上奋斗过的点点滴滴。 管理+创新,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 在采访田志超的当天,项目部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山西正阳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柔性支架安装施工班组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举办的2024年度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活动中获得了“标准化二级班组”称号。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田志超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个班组的全体成员。在谈到标准化班组建设的亮点时,他提到一句话: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创新。为解决班组在施工过程中的顽疾,促进班组综合实力再提升、再升级,项目部坚持以“5831”班组安全屋为导向,采取PDCA循环模式将安全型班组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在引导班组自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新型工艺工装应用、安全标准化措施、关键工序验收等方式,从技术、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激发班组融入项目整体管理体系的积极性。 在技术管理方面,田志超指出项目始终坚持把“以技术保安全、以安全助生产”作为贯穿标准化班组建设所有工作环节的重要理念。光伏柔性支架安装施工班组创造出“池壁可滑动式小车、导架提升式平台、单人高空悬索操作吊篮”等作业工具,优化了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提升了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安全标准化一系列举措的推行成果,不仅进一步筑牢了班组安全生产防线,也获得了业主及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谈起工作秘诀,田志超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的办公室桌里收着多本厚厚的笔记本,从南水北调郑州段潮河第七标项目到安徽青弋江分洪道工程项目,从晋中市综合通道建设工程PPP项目到山西正阳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他的笔记本逐渐变多、变厚,记载着每一个项目的每一项进程,也记录着一个工程人的成长之路。辗转多地, 行李箱里其他东西可以化繁就简,但这几个厚重的笔记本他必须带着。同样是水处理项目,在阳泉新建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建设中遇到难题时,翻翻山西正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二单元)项目的笔记,总能给他带来一些破题的灵感。 刚刚过去的冬至之夜,田志超和全体管理人员共同围坐在食堂的大桌子上吃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水饺,交流着近期的工作进展。一碗碗饺子,不仅暖胃更暖心,这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刻。吃完饺子后,田志超和项目安全总监踏着皎洁的月光,仔细巡查着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在短暂的欢庆过后,他们还要为项目的后续施工全力以赴,为这份“期末”试卷填上圆满的答案。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